【导读】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近日公布其2005-200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影像、信息、文件处理三大业务总体保持盈利。
天极网2月8日消息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近日公布其2005-200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影像、信息、文件处理三大业务总体保持盈利。公司同时发布最新战略,表示在2006年度将加快影像事业部门结构改造速度,看好信息及文件处理两大业务领域的增长前景,并将加大对盈利预期更明朗的新业务领域的研发和设备投资,完成第二次创业。富士预计经过未来1年左右的投资调整和结构改造,将在影像行业内率先全面完成战略转型,2007财年开始将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发展期,营业利润有望呈几何级数增长。
2005-2006财年第三季度(2005年9月-2005年12月),富士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8.3亿美元,营业利润3.6亿美元,税前利润4亿美元,纯利润2.3亿美元。
财报细节
其中,影像类产品因受传统胶卷市场萎缩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5.2%,但因新款机型全球热卖,数码相机销售额同比上升5%;信息类产品中,由于平板液晶显示屏材料销售大幅上涨,医疗器材、电子内窥镜和印刷用CTP板材销售态势良好,这一业务领域销售额同比飚升18.2%;文件处理类产品中,由于销往欧美市场的彩色多功能数码文印设备的销量扩大,低价激光打印机OEM定单数增加,该业务领域销售额同比上升7.3%。
本财年预期
基于公司前三个季度的良好发展态势,富士预期到今年3月底本财年结束时,总销售额可望达234.5亿美元,营业利润6.6亿美元,税前利润6.5亿美元,纯利润1.8亿美元,总体保持可观的赢利水平,继续成为市场激烈竞争的领先者。
富士始终注重基于市场需求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始终不拘泥于现状或满足于在现有领域取得的成功,而是随时进行灵活的战略调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富士即由单一胶卷制造商向综合性企业转型,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开拓全新事业领域。
40多年来富士一贯稳扎稳打,严谨务实,以技术为导向,产品研发横跨化学、医学、光学、电子、机械、软件等各大领域。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富士率先意识到数码影像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很早就开始研究数码成像技术,并于1988年开发出全球首台民用数码相机“DS-1P”。正是凭借逐步积累起的强大资金和技术实力,富士昂首挺进世界500强,并很快形成了影像、信息、文件处理三足鼎立的业务格局。
同时,富士多年坚持在研发上高投入的战略获得丰硕成果,孕育了一大批高技术含量的“明日之星”,得到业界普遍肯定。如商用数码影像领域中的计算机放射诊断装置(FCR:FujiComputedRadiography),已成为该行业的全球技术标准;在民用影像领域,富士是能同时生产数码相机三大关键性部件CCD、镜头组件、影像处理芯片的全球少数几大核心厂商之一。富士研发生产的印刷用CTP板,一直是全球市场的主流产品,预计2006年底可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富士研发生产的平板液晶显示屏材料中的TAC膜,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功,目前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80%左右,这些优质产品,均为富士率先跳出单一影像领域,全面转型成综合性跨国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后续发展动力。
富士更擅长将其在感光材料、相机等生产上长期积累下来的对光的运用、图像的处理及高性能材料的生产方面的独创技术灵活地应用于照相材料以外的领域,快速开发与市场需求吻合的新产品,使之成为公司收益的增长点。近年来,影像产业数码化的迅猛发展,使传统胶卷市场急剧萎缩,但富士凭借敏锐市场嗅觉和准确判断力,通过着力自主研发,领行业之先从容转身,并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以“熟虑断行”之道于2006年新年伊始发布新战略,加快战略转型的“收官”速度,以保持其在影像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并进一步确立其在发展前景光明的医疗影像/生命科学、文件处理、印刷、高性能材料(平板液晶显示材料、半导体电子材料、民用及工业用油墨)和光学元器件等领域的主导地位。
根据公司规划,富士计划在未来投入约15亿美元,对感光材料事业进行结构优化的改造,具体包括停止部分生产线,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从事该项业务的员工5000人,大幅减少研发投入,整合冲印网点。对于数码相机,富士将继续实施以高感度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产品开发,将数码相机的生产重心向中国转移,削减经费和强化库存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富士胶片公司将持续保持并强化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地位,尤其在技术含量高的高感度相机领域。
此外,在加大对高成长性产品的资源投入方面,富士计划今后在医疗影像/生命科学、文件处理、印刷、高性能材料(平板液晶显示材料、半导体电子材料、民用及工业用油墨)和光学元器件等领域的设备投入,并投入约18亿美元在平板液晶显示屏材料、医疗影像/生命科学、电子材料、化学药品等产品领域的研发上,秉承富士一贯重视自主创新,以高科技取胜的传统,不断跟踪市场潮流,研发最新科技,提高富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