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印刷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与行业内外人士的共同付出与巨大努力密不可分。但印刷企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式已逐渐导致行业内部分企业的发展驻足不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外部发展环境不成熟﹐现代企业标准化生产流程与传统生产技术经验的碰撞冲突等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困扰着企业自身﹐阻碍着企业继续向前健康发展。园洲勤达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耀明先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为笔者深刻剖析了在当前困局下﹐园洲勤达如何挣脱自身束缚﹐破茧化蝶的战略思路﹐值得大家思考与借鉴。
未雨绸缪﹕企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张耀明先生刚进入会客厅便说:“我本不应该这幺忙,而是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走向等宏观问题的思考上。如果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所有零碎的工作都要过问,那幺他忙得晕头转向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的工作会永远都做不完。如果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把所有零散的工作都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就无需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锁碎的事情上。这无疑也将会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
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开展了有关企业管理问题的对话。张先生对于印刷企业的发展,更强调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分工明确的梯级管理体系——高层引导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层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管理制度﹐基层全面执行﹐认真落实﹐并由此形成完善的检讨改善机制﹐良性循环﹐从而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企业管理工作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企业才能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上次我应邀参加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下午两点半召开的高宝商业轮转机投产典礼。一点左右从博罗园洲出发,正常情况下能准时到达会场。谁知因为塞车直到下午四点多我还未赶到。当天同样有很多与会人员都因为塞车而迟到将近三四个小时。当天参加会议的人员都是企业总裁或高层管理人员。因为道路管理的失控而导致今天这幺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路面上白白浪费了将近三个多小时。这对于时间宝贵的高层管理者来说﹐该带来多大的损失呢?同样的道理﹐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因为计划不合理或是上下流程的环节衔接不顺畅等原因而出现的 “塞车”现象﹐又何尝不是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呢﹖由此可见﹐管理是多么重要﹗”张先生无可奈何地说。 “只有未雨绸缪﹐尽可能提前谋划﹐及时检讨各种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管理过程中的意外与风险发生。”张先生略有所思的说。张先生用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证明,唯有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而无效或失控的管理则会成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大障碍。
对于生产淡旺季节工作安排﹐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改进﹐产品质量及企业竞争能力整体提升等方面如何做好全面规划的问题﹐张先生都提出了很多独特的管理理念﹕
“印刷企业每年都无可避免地出现行内所说的淡旺季,但是对于这一行业现象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企业要进一步发展,与时俱进,企业内部就需要一个修整的时间。无论是人还是机械都需要有一个时间段进行合理的调整,有计划地充分利用淡季休养生息是企业的最好安排。”一根长期拉伸到极限的橡皮筋,终有一天会因负荷过重而老化断裂﹔同样的道理﹐一个长期处于超负荷的企业﹐终有一天会因负担过重而崩溃。有张有弛才是企业的 “养生之道”啊﹗ “勤达每年都会根据前两年公司的生产能力﹐管理技术﹐市场定位﹐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评估明年的市场走向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再根据相关需求合理地安排公司的生产节奏。我们通常会把淡季作为公司生产的休整期,把空闲的机械进行检测维修,确保机械在下一个生产旺季中能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与此同时﹐我们会不断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升整体能力。这样﹐通过两方面的休整,以确保企业的生产机械和工作人员都能在繁忙的工作时段内有高效的产出。”正如张先生所说,善用生产淡季的空闲时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有一个合理的休整期,从而达到在下一个生产旺季来临时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企业市场竞争的目的﹐不愧是一着妙棋。
在采访中,张先生的言语中时常闪现出智能的思想火花﹐给人以很大的启发。他对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上升到管理的层面来思考﹐而且作为管理企业的活素材,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运用,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逐步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持续进步﹕不断采用适合自身的新技术
当今印刷技术以每八个月更新一次的速度飞速变化着,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印刷技术都适合每一家印刷企业。所以每一家要保持稳定发展的印刷公司时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一直追求高品质的勤达公司来说,是如何挑选更新适合自已的印刷技术的呢?
张先生对于印刷技术的更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技术更新是大势所趋,任何企业都不能置之事外而能独善其身。否则这些企业在要求不断提高的市场中势必遭受淘汰的命运。勤达当然也不会错过任何能提升自身印刷技术的机会。勤达自身有一个顺畅的渠道保证得到最新的印刷技术,但是我们并不会把这些新技术马上运用在我们原有的生产线上。我们企业自身会通过技术人员的调试,尝试新的印刷技术是否适合我们。这样不会打乱我们原有正常的生产流程,降低当时的生产效率,又能尝试新的技术。如果在试验的过程中不适合我们的生产流程,我们会放弃使用新的技术。但是在试验后的结果如对生产有较大的帮助时,我们会通过合理改进现有的生产流程以及技术方案,从而使新技术和我们原有的生产流程接洽畅顺﹐为我们服务。新旧技术的交替对于勤达来说是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机会,并不是更换新旧技术的抉择问题。”
品质至上﹕以服务取胜﹐靠质量发展
张先生对于目前行业内出现的一些剧烈的竞争情况处之泰然。他认为行业内的各个企业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精力花在价格战上,尤其是面对国内市场的印刷企业。目前国内市场对印刷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不高,可能只要求产品的合格率达到70%-80%左右,而国外对于产品的合格率则必须达到95%以上。国内客户愿意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合格率较低的印刷产品,而印刷企业为求目前成本效益向客户提供相应较低的印刷产品,并无意努力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这样的恶性循环恰恰成为了企业无法突破地域界限,走入国际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先生表示:“国内印刷企业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印刷企业本身产生的,而是印刷企业和客户之间互相作用而出现的。国内客户对印刷企业要求较低,印刷企业对于这样的要求不但没有自我醒觉的意识,而且在面对利润的诱惑下不自觉间降低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事实上,这些企业正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逐渐自我削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折断向外发展的途径,从而丧失承接外单的能力。他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最大的危机是几年之后市场将会再也没有空间容纳他们。”张先生一言道破行业内恶性循环的关键。“企业的生产高质量,并不是代表一定需要相应的高成本。能在各个生产环节上多注意,多留心眼,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所出来的产品,在质量上就有很大的提高。如果企业对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的细化工作都有很高的要求,那幺该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肯定有较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就仿如企业对自身要求的一面镜,有多高的要求就有多高的质量。”勤达公司会议室内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面写着 “以服务取胜﹐靠质量发展”十个大字。这正是对张先生领导下的勤达公司追求品质至上的生产理念的最好诠释。整个采访过程张先生言语中始终贯穿着对生产“严要求、高品质”的经营理念。正如张先生所言,只有不断地提升对企业的要求,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才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张先生总是琢磨着如何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随地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小事进行思考总结,他总能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挖掘出令人深思的管理理念。面对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巨大压力﹐张先生总是能够从容不迫﹐勇立浪头﹐带领勤达公司一路向前﹐将一切都演绎得如此的丰富多彩﹐真令人叹为观止。我想﹐勤达公司能有这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高层管理者﹐必将会在印刷行业一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