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RFID带来的是机会,还是陷阱?
“RFID就像一个挂在头顶上的馅饼,可能谁都没有尝到它的滋味,但是谁也不想轻易放弃和错过它”,北京物美集团的一位人士这样评价RFID的应用前景。
沃尔玛的决议
RFID(无线射频),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再加上它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的优点,专家认为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二战时期,RFID被美军用于识别自家和盟军的飞机。之后,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野生动物的跟踪、公路和停车收费等有限的领域,因此鲜为人知。2003年中,沃尔玛出台一份决议,却让这个并不被人了解的RFID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在这份决议中,沃尔玛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2005年1月之前在其发送货盘和包装箱中使用RFID技术以替代传统的条形码。
其实,就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对RFID的应用,很多零售商表现得并不热衷。“现在在商业领域应用RFID技术做起来并不容易,这项工作必须要依靠供货商去做,从生产的源头开始跟踪,才会对供应链效益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只在零售商这里贴无线标签,其作用与条形码并没有实际的区别,在中国,要供应商和生产商都使用这样的无线标签,应用环境显然不成熟”,物美的这位人士指出。
成本是导致应用不成熟的原因之一。在美国,一个电子标签的最低价格是20美分, “这显然无法应用于超市中某些价值较低的单件产品”,SAP实验室高级经理王天扬对RFID的缺陷直言不讳。“只有标签的单价下降到10美分以下,才可能大规模应用于整箱整包的商品,只有下降到3美分以下,才可能应用于单件包装消费品,而这样的价格,只有大规模的应用才能实现”。另外,RFID阅读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一台RFID阅读器的价格大都在1000美元以上,一个企业需要安装数十台、甚至上千台这样的机器。
除了成本之外,在中国,RFID的使用还将受到来自企业后台系统的挑战。使用RFID技术需要有完善的后台供应链系统。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这个条件根本就不具备。而据AMR RESERCH公司的估计,仅仅是满足沃尔玛的需求,一家普通的消费品生产公司将花费130万美元到230万美元不等。而这样的投入,只有在对库存进行了精确的分析,使脱销产品减少10%到20%,年销售额从4亿美元增加到12亿美元之后,才能收回成本。正因为如此,沃尔玛的信息官Linda Dillman断言,“RFID技术的早期应用需要承担许多商业所没有的风险,到2007年,在2004年开始使用RFID技术的计划至少有50%将失败。但要在后勤和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零售商需要试验这种可能遭遇失败的技术”。
Linda Dillman的一番话多多少少让人们看到沃尔玛对这项技术应用的尝试性态度。而让沃尔玛始料未及的是,这份决议,让很多人看到了RFID广泛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并使RFID在商业应用领域引发了一场口水战和圈地战。
标准之争中国延续
正如所有新技术的商业应用一样,谁都想争夺标准的话语权。RFID技术的商业应用也不例外。
目前,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存在两种标准阵营,一种是由日本UID中心提出的UID标准体系,支持这一阵营的有包括日立公司在内的日本电子厂商、信息企业等总计352家。而另一阵营则是由美国“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提出的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包括沃尔玛、TESCO等在内的100多家美国和欧洲的流通企业则都是EPC的成员和忠实的拥趸。
作为美国“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的成员,沃尔玛可以放心地使用EPC的标准。而日本的日立公司也可以全力支持日本的UID标准。在全球市场中,存在两种标准或许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就像移动通信市场有CDMA、GSM等标准一样。隐约看到了RFID存在的应用市场,一些经历了标准之痛的中国企业和组织似乎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也由此产生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2004年初,围绕RFID的标准争夺战开始在中国拉开序幕。2004年2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组织在成立伊始,就比较倾向于美国“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的标准。而几乎与此同时,一直通过网络做外贸生意的实华开也与日本的UID中心合作成立了基于日本UID标准技术的实验室—“UID中国中心”。当时,实华开公司总裁曾强声称在半年后要拿出中国的标准。
无论是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还是实华开公司,虽然喊出的都是要拿出中国的标准,但其背后依靠的仍然是两大标准组织,所谓的 “中国标准”多少有些让人心生疑虑。在某种程度上,在目前RFID的应用尚处于尝试性的阶段,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和实华开所做的工作更多地被业界人士认为是国际两大标准在中国市场展开的布局,也是两大标准之争在中国市场的延续,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和实华开更像是两家国际标准在中国市场各自的代言人。
在与日本标准进行合作的同时,实华开并不怠慢美国的标准,据悉,在与日本标准组织取得合作以后,实华开也已经与美国标准签约。而据专家的分析,实华开很有可能来个通吃,把日本标准、美国标准和经过自己改良后的标准集中在一块芯片上,如同三频手机一样。
而在此后的市场表现中,显然是实华开公司的推动进程更为积极和主动。对于RFID这个中国市场还很陌生的技术,实华开一直在尽心地布道,在任何场合,实华开都以RFID中国标准制定者的身份出现。而且,实华开也付出了更加实际性的成本。据实华开高层介绍,在RFID这个项目上,实华开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10月份,实华开还将联合RFID专业媒体集团第一次将在欧美地区成功举办了数次的电子标签峰会移师北京。
实华开一头扎进RFID市场的举动,让很多的业内人士心存疑虑,“RFID的应用尚不成熟,实华开的这种举动显然具有很大的风险,是成是败目前很难断言”,一位业内专家如是评价。 尽管如此,实华开负责RFID市场的副总裁徐仲良还是显得很有信心,“积极布道,广泛培育市场,然后利用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先机”,实华开显然不想错过这个有可能是机会也有可能是陷阱的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