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消费者对印刷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彩色图像的质量。但有些画报、画册、期刊杂志的彩色图像印制质量不高,色彩失真严重,不能很好地还原原稿,有的明暗、层次再现差。凡此种种弊病,除去一部分原稿本身质量差的原因外,还在于扫描分色不当造成的。
实践证明,扫描分色技术是彩色图像复制质量好坏的关键。笔者在此谈一些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树产正确的扫描观念
对于图像扫描,许多操作人员存在错误的认识,缺乏概念和标准化还原扫描分色的操作方法,只单纯依靠后处理,即依靠屏幕色彩做主观上的随意调整,致使高档专业扫描仪和电分机高端联网的先进技术和强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实际上,图像扫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需要对扫描仪的分辨力、扫描亮度、色调等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如果不进行设置或者设置不当,在扫描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大量的图像细节丢失,造成偏色、黑白场不明朗等现象。即使后期通过各种图像软件进行处理、调整,只会进一步加剧图像的损失,无法获得与实物图像相似的效果。因此在扫描之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扫描观念,明确图像扫描的基本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一图像扫描过程中通过正确的参数设置,扫描出高品质的图像。
另外,图像扫描既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既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原稿,从技术方面来合理地设置和调整灰平衡、阶调反差、色彩校正和清晰度等参数,又要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来处理色彩的基调、饱和度、空间距离、明暗、光影变化等关系。操作人员这两方面的水平高低对图像质量影响极大。因此,要提高当前彩色印刷品的图像质量,必须下决心抓好扫描分色这一关键环节,培养有较高水平的操作人员。
选择好的扫描原稿
扫描原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扫描图像的质量,在选择原稿同盟者,一看原稿表面有无划痕、脏污,文字、线条是否完整,有无缺笔,断画等。二看画面是否偏色。在自然光或接近日光色的标准光源下,观察原稿上的白色、灰色,黑色等消色部位是否有其他颜色的干扰。三看主要色彩是否准确。一般来说,反射稿(如照片等)的色彩比实际景物的色彩略有夸张,即比原来的色彩更鲜艳些。对以人物为主体的反射稿,应以面部肤色红润为标准。四看反差是否适中。反射稿的反差包括亮度差、色反差和反差平衡。亮度差适中,在高调部位和暗调部位之间就有丰富的过渡色彩层次;色反差适中,反射稿色彩浓度就大,且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反差平衡好,同一色彩在高调部位和暗调部位的色彩表现就会很一致。
正确调整显示器
许多设计人员都有过这样的困扰;当彩色图像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在输出或印刷后,无法获得与显示器一致的效果。因此,为了避免因屏幕显示效果与实际印刷品的差异而带来的不便,在进行图像扫描之前,要对显示器的显示亮度、显示色彩等参数进行调整,最好让这些参数与扫描仪将要设定的参数保持一致或者略微高一点,争取做到不因为显示器的原因而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
将原稿旋转在最佳扫描区域
将原稿放置在扫描仪的最佳扫描区域里,可以获得最佳,最保真的图像效果。这个最佳扫描区域是经过多次测试得到的。将扫描仪的所有控制设置成自动或默认状态,选中所有区域,以低分辨力扫描一张空白、白色、不透明的样稿。在Photoshop里打开该样稿的扫描图像,使用“图像→调整→色调均化命令”对其进行处理,就可以看见在扫描仪上哪有裂纹、条纹、黑点。打印这个文件,选出最好的区域(即最稳定的区域),以帮助操作人员旋转原稿。
正确摆放扫描对象
在处理扫描图像时,有时需要获得倾斜效果,很多设计人员往往都是使用专业的图像软件来旋转图像。其实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图像的质量。正确做法:设计好图像在页面上是如何放置的,使用量角器测量出原稿旋转的精确角度,斜放原稿进行扫描,会得到最高质量的图像。
选择合适的扫描类型
选择合适的扫描类型,不仅会有助于提高扫描仪的识别成功率,而且还能生成合适尺寸的文件,通常扫描仪为用户提供彩色,灰度以及黑白3种扫描类型,在扫描之前应根据扫描对象及最终用途的不同正确选择合适的扫描类型。“彩色”扫描类型适用于扫描彩色照片,其要对红、绿、蓝3个通道进行多等级的采样和存储,这种方式会生成较大尺寸的文件;“灰度”扫描类型则常用于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图文混排样稿,文件大小尺寸适中;“黑白”扫描类型常见于白纸黑字的原稿扫描,用这种类型扫描时,扫描仪会按照1位来表示黑与白两种像素,这种方式生成的文件尺寸是最小的。
现有一幅彩色图像,其最终结果要求为一幅灰度图像,那么是直接按灰度扫描,还是先按彩色扫描再转为灰度图像呢?笔者的建议是最好采用彩色扫描。选择彩色扫描,可对扫描原稿进行各种调整,同时彩色扫描的色彩信息量大,扫描后得到的色彩会更饱和,层次会更丰富。然后再利用Photoshop软件,将彩色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层次会比较好。如果直接选择灰度扫描,扫描前图像的色彩就已丢失,调整的余地非常小,扫描后的灰度图像层次显然没有彩色扫描再转换成灰度图像的层次丰富。
选择合适的扫描分辨力
扫描仪通常都提供了可以进行设置的分辨力范围,从理论上讲,将分辨力设置得越高,扫描出来的图像每英寸像素点数就越多,其所表达的原稿细节就越丰富。扫描仪分辨力的设置应根据扫描图像的最终用途决定,由于扫描仪的最高分辨力是由插值运算得到的,用超过扫描仪光学分辨力的精度进行扫描,非但不会对输出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反而无故增大了文件的存储量,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在扫描一些工程图或是包含有文本信息的图像时,应该尽可能地将扫描分辨力设置得高一点,这样图像中的线条或者文字在扫描分辨力提高的情况下,会更加接近原貌,各个线条笔画也能够比较好地被区分;如果扫描图像只是由于屏幕显示或网页图像,扫描分辨力设置为72dpi即可,这样生成的图像尺寸比较小,有利于图像在网上传输;如果图像最终要印刷出版,至少需要300dpi以上的分辨力,当然若能使用600dpi的分辨力会更好。
最好进行预扫
许多用户在扫描尺寸较大的照片或文稿时,为了节约扫描时间,总会跳过预扫步骤。其实,在正式扫描前,预扫是非常必要的,是保证扫描效果的第一道关卡。预扫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在通过以预扫后的图像可以直接确定所需要扫描的区域,对图像进行裁剪,、旋转等操作,以减少扫描后的图像处理工序;二是通过观察预扫后的图像,大致可以看到图像的色彩、效果等,如不满意可对扫描参数重新进行设定、调整,然后再扫描。
调整好与图像有关的扫描参数
要想扫描出效果好、质量高的图像,不仅仅需要做好上面所提到的各项设置工作,还必须尽可能地高速好一切与图像有关的扫描参数,例如对扫描图像的色彩平衡参数进行调整,可以改变扫描图像的整体色调效果,将图像扫描效果高速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想调整扫描图像中色彩的饱和度,可以通过拖动饱和度滑动条上的滑块控制饱和度,正确地选择饱和度会加强所有的色调;当原图像中有某种色彩偏色时,可以使用色调工具调整,使图像看起来更自然一些。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当用户在得到比较满意的扫描图像后,最好对图像做锐化处理。这是由于受光电部件的局限(如CCD与其光学质量及照明条件等影响)和数字化采样以后造成的量化误差,扫描得到的图像常常不如原稿清晰。因此,在图像处理中,通过人为地加工来提高扫描图像的清晰度是很重要的,如Unsharp、Sharpen、Sharpen More效果,但同时也一定要把握好锐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