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的色彩是影响商品销售的关键,是商品内容、技术性和用途的形式反映,所以处理好商品包装的色彩,是凹版制版工艺的重中之重。色彩是个复杂的问题,各家制版公司花费在色彩控制方面的成本一直很难降低,色彩问题造成在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浪费和损失很大。
当然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凹版印前图像处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在客户来稿,用于扫描的优质的彩色反转片,照片等原稿越来越少,90%以上都是广告设计公司制作好的电子图像文件,以MO盘(磁、光盘)为主,其大多数的图质很差,盘内各种实物颜色与原实物颜色和客户提供的彩稿颜色相差甚远。因此,都需要调图人员进行精心的调色和再创作处理,使图色既要符合原实物的真实颜色和满足客户的种种要求,又要符合电子雕刻和印刷工艺术的规律可见,图像色彩处理技术已成为凹印包装层次版制版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行业称之为是凹版制版公司首要的一张脸面。许多制版公司的领导都认识到,要改变客户原稿质量是无能为力,只有自己强化色彩管理和大力培养调图人员,用调图人员较高的美工基础,审美眼光和操作技能对客户的电子图像文件进行技术加工和再创作处理,来补偿图质差和色相不正确等缺陷,以提高产品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凹版制版公司一方面要尽力做好整个制版工艺的系统工程管理,做到稳定凹印打样,调准数码样张,抓好电镀工艺,规范电雕曲线,强化电脑制作,立足电分调色,保证颜色信息准确的传递和控制颜色信息在复制过程中的误差;另一方面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调色人员,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美工基础,审美水平和对色彩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认识,以及掌握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方法和要领,同时还要了解凹版制版,印刷工艺的规律,把色彩配置规律和商品包装产品的特点与印刷适性相结合,才能超越客户的期望,做出优质产品。
下面简要介绍笔者十多年来,在凹版制版生产实践中研究、总结的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技术,方法和要领,供同行参考。
一、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理论
根据商品包装类产品的特点,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理论是:应以被摄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依据,按照人们的心里色彩进行处理,把原稿色彩和实物色彩与心理色彩三者之间协调一致进行完美复制。具体地说:就是在原稿(磁、光盘)色彩基础上,以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依据,按照人们的心里色彩进行再创作。达到一方面要全面忠于商品本来的颜色,突出商品的属性;另一方面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突出色彩的饱和度,强调色彩的商业效果。
方法上应采用工艺技术的还原与心里色彩的再创作相结合。所谓工艺术技术的还原性,首先要作好整个凹版制版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色彩管理,并结合以软件为主的自动化色彩管理,使屏幕色,数码打样色与凹印打样色尽量接近,做到数码打样色与凹印油墨打样色的还原准确率要达到95%~ 98%。并在一定的印刷适性条件下,以凹印工艺术的四项基本标准(灰色平衡,阶调设置,颜色校正,锐化增强)为准则,一是做好电分扫描的标准化还原的灰平衡曲线和校色量数据,保证原稿通过黑白场定后的扫描,经数码打样后就能还原原稿颜色。这里必须特别强调一个技术要领,“为要最终印刷出好的产品,该产品所需的全部信息,必须从一开始在扫描时就要从原稿中获得,这好比要录制好的音乐,首先话筒要好,否则,质量无从谈起”。二是外来电子图像文件,则通过图色的调整,使数码打样图色还原电子充分反映中的图色或彩稿图色。最终通过电子彩稿图色。这是凹版图像复制技术的根本,也是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科学性所在,应当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所谓心里色彩的再创作,这是因为颜色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受到人们心里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在做好上述扫描标准化还原的基础上,根据商品本业的颜色,按照人们的心里色彩,以及对原稿的缺陷和客户的要求,运用photoshop软件的各种工具进行技术加工和再创作处理,即对色彩作适度的夸张和渲染,使之既优于原稿,又能超越客户的期望,更能满足人们心里色彩的要求。这是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艺术性所在,也是色彩处理的奥妙所在,应当把它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制作出优质产品。
二、处理图色之前,明确色彩依据
版画图色之前,首先要明确色彩的依据是什么?要仔细看清工艺单,了解客户对图色的要求,是依据光盘调色、彩稿调色,是依据反转片、照片、印刷品等原稿调色,还是只要求调到最佳,没有明确具体的依据,这些必须做到事先明确。如果依据不明确或依据错了,那么将前功尽弃。现在制版公司造成许多内外返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事先的色彩依据不清,不明确。
第二要明确后工序的印刷适性。一是了解承印物是什么?是薄膜,还是纸张。如果是薄膜,是EOPP膜、PE膜、珠光膜、光膜、亚光膜,还是PA尼龙膜,PET聚脂膜,热合膜等等。如是纸张,白板纸,还是牛皮纸等。并了解各种纸张质地的松紧度、平滑度、白度等特性。二是了解油墨特性,是里印墨,表印墨还是天蓝,桃红墨?并掌握各种油墨的三项指标,带灰、色偏及效率。
第三要明确客户是哪个印刷厂,该厂的机器是高速机,中速机还是低速机;并掌握该产品在该厂所用的印刷适性条件及其网点变化规律,特别是掌握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和最大网点值是多少。如果不了解印刷适性,不掌握网点变化规律,那扫描设定,阶调、颜色调整就没有依据,必然是盲目的。现在许多制版公司与印刷厂之间产生的矛盾之一,就在于调图人员不了解该产品的印刷适性及其网点变化规律,经常造成小网点转印不出和颜色追不上凹印打样样张而揍皮。
三、处理图色的步骤
处理图色时,首先必须对“目的”和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有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首先要弄清楚,根据这张商品包装袋的图色,应该制作出怎样的图色质量?反过来,要制作出预期的图色质量应采取什么样的技术加工和再创作处理,才能保证制作出符合“目的”的图色效果,都要事先思考和分析得清清楚楚,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遵循色彩处理的规律,按其先后步骤进行调整,不能不分先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调整什么,从而造成盲目的、无效地来回重复调整。步骤如下:
1.解读原稿。操作之前,首先要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凹工艺规律来解读原稿,解读这张包装产品的主体是什么,商品属性的特征是什么,印象中的实物色彩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对比光盘图色与客户提供的彩稿图色有什么差别,分析光盘图色中的灰色平衡,阶调层次,色彩还原,锐化程度四项基本标准数据是否符合该产品的印刷适性要求,存在什么优缺点,并在头脑里设想出,参考屏幕色把它调整处理到什么程度为最佳?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事先对原稿解读不解读,解读得深不深大小一样,只有解读深,分析透,设想高,即做到眼高,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即做到手高,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优质产品,若眼不高,手也无从高起。
2.色空间模式转换。目前外来的电子图像文件有两种色空间模式,一是GCR产生分色的GRB模式;二是GCR产生分色的RGB模式已经转换成了CMYK模式,现在大多数都是此模式,两种模式都是GCR的长阶调黑版工艺。因此,要把它转换或调整为符合凹印包装类产品的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骨架的工艺数据。
第一种模式 只需按凹版三原色为主工艺的CMYK分色参数设置转移即可,比较方便。第二种模式有四种转换方法:自动计算法,填充法,选校工具调整法,二次转换法。可根据原稿图色简单复杂情况择优选用。
在模式转换时,对于CMYK分色参数的设置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凹版最佳设置如(图1):
图1
3.图像锐化处理。图像处理第一步就要进行锐化,对扫描时造成的模糊进行调整,称之为“校正性锐化”,因为锐化功能的调整会影响阶调值和色彩的变化。笔者看到许多操作人员在色彩校正和阶调调整之后再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从而造成对已校正过的颜色和阶调值发生变化,特别是高光区的小网点变小和暗调区的网点变大,出现图像反差加大现象,还得重新检查调整高光,暗调值。所以应先进行锐化,再作阶调和色彩调整,暗调值。所以应先进行锐化,再作阶调和色彩调整,则所有由于锐化所引起的阶调和色彩变化,都被一起校正。同时在完成了整体阶调调整和色彩校正之后,在存储图像之前,再作一些适度的锐化调整,称之为“目标锐化”,也是必要的,这主要是补偿后工序印刷失去的清晰度,及补偿第一步“校正性锐化”的不足或过量,调整到从视觉上看,图像的清晰度稍强调过分一些为佳,这对于保持最终印刷品的质量极为有利。
4.灰色平衡调整。彩色图像复制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还原原稿中的灰色,并以灰平衡数据为准则,纠正原稿偏色。
(1)掌握本公司凹印打样适性和电雕曲线通过实验得出的Y、M、C三原色版按不同网点面积配比叠印后呈现中性灰色的数据。
(2)灰平衡调整的重点是:需要层次的高光白色,25%、50%,75%四个部分的白色和灰色调,灰平衡比例值一定要精确,因为这四个部分的灰色调非常敏感,稍有误差,就会偏色。
(3)实践经验,灰平衡网点值配比,应以稍偏暖色为佳,灰色调稍偏暖,视觉感舒服,特别是许多包装产品中的白瓷碗,白瓷杯等白色器物,稍偏暖的白灰色调效果会更好。
(4)笔者在一些凹版制版公司采用里印,表印油墨,OPP膜等适性条件,一般为:
C |
93 |
90 |
80 |
75 |
70 |
60 |
50 |
40 |
30 |
25 |
20 |
10 |
6 |
5 |
M | 89 | 86 | 76 | 71 | 66 |
55 |
45 | 36 | 26 | 22 | 17 |
8 |
5 | 4 |
Y | 89 | 86 | 76 | 71 | 66 | 55 | 45 | 36 | 36 | 22 | 17 | 8 | 5 | 4 |
5.阶调层次调整。凹版图像的阶调层次处理,一是从理论上来说,要使印刷出来的图像应该具有与原稿相同的密度范围。因此应昼做到使凹印印刷适性所能再现的阶调范围与原稿的阶调范围相匹配,要把千变万化的原稿阶调调整到符合凹版电雕曲线和印刷适性的要求,使之达到凹印阶调的极效范围;二是要树立“关键区”的思想,即要特别重视强调突出主体部分的层次质感,把主体部分各种亮度的颜色层次调整到最佳视觉明度,调整处理好三个“关键区”的阶调层次。
(1)调整处理好高光部分的层次。若原稿高光部分面积较大,又有丰富的层次质感,一是把极高光的三原色调整为0%,作为该图像最亮部分;二是把需要层次的高光白色,将三原色版的最小网点值调整为印刷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并调整到中性白的网点值比例,也叫基础白的设定。根据一般凹印适性,调整设定为C6%,M5%,Y5%,C7%,M6%,Y6%或C8%,M7%,Y7%等。
(2)调整处理好暗调部分的层次。若原稿主体部分处理在逆光、偏暗,调整方法:一是采样点取图像暗调部分的中性黑色,没有中性黑色,取最深部分,调整设定C90%~93%,M86%~89%,Y86~89%,K70%±5%,四色总和为330%左右;二是利用黑版拉开暗调最深部分与次深部分的层次。用层次曲线把最深部分的黑版调节到75%,局部最黑部分为80%,把次深中分的层次降浅到60%左右,使暗调层次丰富。
(3)调整好处理中调部分的层次。中间调是图像的重点所在,因此,控制好中点(M点)是重要的,因为中调的色密度层次深浅起伏很大,应把它调整到最佳视觉明度。一般以柯达反射梯尺的第7梯(M点)的密度0.78为准,把网点值调定为:C50%,M45%,Y45%,K5%为佳,原稿中调色密度浅,应加深,色密度深,应减浅,都向最佳视觉明度靠拢。
用photoshop软件的cuyve曲线工具调节阶调层次时应注意两点:(1)明确层次曲线作用于阶调层次的调节,应先调节阶调层次,后进行色彩调节;(2)少用不用层次曲线工具调节色彩,因为层次曲线的变动会影响灰色系统和彩色系统的变动,若要使用,则要把所要调节的色彩用套索工具单独勾出来调节,或锁定局部层次段进行少量的调节。
6.色彩处理。色彩处理是凹版彩色图像复制成败的关键,由于当前屏幕色与凹印打样色做不到“所见即所得”,在一些色域,如青色、蓝色系统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色彩处理时,不能以屏幕色为准,应以凹印所用的里印墨,表印墨,或天兰,桃红墨等不同特性的油墨,在EOPP膜上表现出的色彩为依据,参照本公司印制的色谱,屏幕色作参考,重点以网点值数据来配置色彩。应在生产实践中一点一滴总结,积累经验,找出哪些色域存在什么误差的规律,然后在调色时加以补偿。
色彩处理的标准:(1)首先掌握色彩真实的原则,即与实物色相比达到准确;(2)千方百计使调色后的数码打样色追上客户彩稿样色,经过电子雕刻后的凹印油墨打样色要追上数码打样色,两者颜色还原的准确率达到95%~98%,有些色域甚至优于彩稿;(3)尽量满足人们心时色彩要求或客户对色彩的要求。做到既忠于商品本来的颜色,又满足人们心里色彩的要求,达到色彩的商业效果。
用photoshop软件的选择校色工具调节色彩应注意两点:(1)应先调一次色Y、M、C,后调二次色R,G,B;(2)不要用选择校色工具调节复色,因为复色属于灰色系统,若用校色工具调节复色,共校色量大,校色作用小,校色过量会严重影响彩色系统的变化。若要使用,则要把所要调节的复色用套索工具单独勾出来调节。
7.艺术性处理。艺术性再创作处理和精细加工是制作高质量凹印产品的必要工作,如果没有优于原稿,没有满足人们心里色彩的艺术性处理和精细加工,不能引起购买者和产品厂家之间的感情共鸣,也就不是好的制版印刷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商品实物色彩的特点,一方面要根据人们的主观视觉心里色彩溶入到操作者的调节设计中,对画面的重要色作艺术性的处理,即作适度的夸张的渲染,突出色彩的心里效果,使之符合人眼所感知的视觉真实效果;二方面不是简单的作色彩饱和度调节,而是要升华到按照色彩配置原则,正确处理色彩的正常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冷暖关系,突出实物形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轻重感;三方面做到精心修补原稿的颗粒,道子、脏点、不匀等弊病,达到产品干净、光洁,细腻,清爽悦目的效果,使人们看了漂亮的的真实的图色就会诱发出购买的欲望,这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审判眼光和对客观实物色彩的领悟性,以及掌握色彩的配置规律。
笔者在一些制版公司按照上述三方面进行精心的艺术性再创作处理和精细的技术加工,制作出许多优质产品,不但得到国内许多客户和美术设计师们的高度评价,他们看了数码打样和凹印样张后认为,与设想的效果一样,认为是当前凹印商品包装产品中的精品。而且得到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外客户的赞扬,认为可与他们的同类产品媲美。同时这些产品都是一次凹印打样成功,真正做到又好又快。
四、色彩处理的方法和要领
凹印商品彩色包装产品的制版、印刷过程,归根到底是颜色的复制过程,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制版公司的图像色彩处理技术是否过硬,是否能调出客户满意的,更能超越客户期望的图像色彩。因为客户首先看的是图像色彩制得好不好,鲜艳不鲜艳,与彩稿相比,色彩像不像,与他心里所希望的色彩符合不符合等方面来评说制版质量的好坏。同时在包装美术中,常有“远看色彩近看花,先看颜色后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的说法,这充分说明处理好包装产品的颜色是何等重要。因此,应从实际应用的商业观点,凹印工艺术理论极限的观点和满足人们心里色彩要求的观点出发,结合商品包装产品的色彩特点,按照色彩配置原则,根据凹印工艺术规律进行色彩处理。克服当前许多操作人员只是看着屏幕色随意的,盲目的调色,有时把柠檬色调成橙子色,造成一次次的来回返工。因此,掌握色彩处理的10个方法和要领是重要的。
1.色彩饱和度的处理。如何匹配饱和度,是色彩处理的重要环节,因为客户都要求其产品的色彩饱和鲜艳,甚至达到过分的程度。实际上在处理时可以等量压缩各种色彩或者损失某一部分色彩的基础上,加强另一部分的色彩,有时使全部色彩的饱和度保持平衡,应根据原稿内容和主体色彩而择优处理,并掌握如下要领:
①深度基本原色做足。
把各种实地色块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实地字和标志等图案和不需要层次的深度基本色做足,一般客户对这些标志色,都要求浓重、厚实、鲜艳。因此,该用100%就要做足100%实地,以充分发挥凹印油墨最大实地密度的极效,不能做成90%或95%就算了,虽然90%或95%的网点经印刷后会扩大到100%,但这与100%的实地印刷时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90%的网点只有在90%的网点区域内密度达到实地,而扩大的5%或10%区域虽然有油墨,但油墨较薄,密度达不到实地密度效果,所以从视觉上来看,90%或95%的网点扩大为100%的油墨密度就没有100%的实地密度那样厚实、鲜艳。
②保持深度基本色中的层次。
(A)深度基本色的网点阶调值范围为65%~90%,80%以上是凹印网点扩大最多的区域,容易造成层次并级。
(B)对于这个区域需要层次的基本色,应在强调实地色块饱和度足的前提下,注意保持深度基本色中的层次,不能为了强调实地密度饱和度足,而造成深度基本色中的层次并级,也不能注意了深度基本色中的层次,而影响饱和度的不足。处理要领,要把需要层次的深度基本色适度降浅,使之与实地密度拉开距离,从而达到两全共美的效果。
③中调区的基本色做足。
中调区的网点创调值范围为35%~65%,这是物像的主体部分,是处理好色彩的关键区域。要重视把物体中调基本色调节到最佳饱和度,要领是在该色相需要色量的基础上,再加深5%左右,以突出物体色彩的视觉效果。如红花,其亮中调的M色需要色量为40%,可加深至45%,使红色更加饱和鲜艳。
④高光、亮调区的淡色调做足。
A高光区的网点阶调值范围为1%~10%,凹印有效的淡色调为5%~10%,5%以下的极淡色因凹印小网点转印不出而损失。
B亮调区的淡色调网点阶调值范围为10%~35%。高光区和亮调区更是色彩处理的关键区之一。
以上两部分的色量由三个原因的影响而造成色量不足,一是由于凹印工艺小网点转印性差的影响;二是由于扫描时的光量等级与色量矜持的影响;三是外来盘,由于设计人员只顾拉大高光反差,从而造成高光及高调区的淡色调严重不足,而这个区域的淡色调又是人们注目的中心,这一点往往又不被操作人员注意,致使许多产品淡色调平淡不饱和,甚至损失。因此,要有意识地把这个区域的淡色调基本色作加深处理,应以该色调需要色量的基础上再加深5%左右,如淡粉红花,其M色量需要10%,应加深至 15%,从而使淡粉色饱满。这里一个关键技术要领在于要把最淡的基本色与极高光或白纸拉开距离。如淡黄色、粉红色、淡青色、淡绿色等基本色作加深处理,这样既能表现出淡色调饱满。又能使高光突出,这是使凹印产品精品化的技术秘密之一。
2.色彩明亮度的处理。商品类包装产品,要求色朋明亮鲜艳,处理要领:
①要做足亮、中、深调的基本色,只有基本色做足,才能使色彩鲜艳亮丽,原则是基本色可足而不可浅。基本色不足,色彩就灰暗。
②要把高光调至亮调的鲜亮色彩,尽量用原色或间色组成,充分发挥三原色油墨纯度的极效来表现色彩的明亮度,不用或少用相反色。因为从颜料混合理论上讲,颜料越加越暗,如在亮调的鲜艳色彩中加入相反色,色彩就灰暗。
(A)橙子色,橘红色,在高光调至亮调部分不能放相反色C版,若放一点儿C版,橙色,橘红色就灰暗不明亮,橙子,橘子中的层次质感由Y、M基本色来表现。
(B)鲜艳的翠绿色,高光调部分不能放相反色M版,若放M版,翠绿色就灰暗不明亮。
(C)人物肤色,特别是卡通片一类人物面部肤色面积小,在高光调至亮调Y、M色版的20%以下不能放相反色C版,若放C版,肤色就灰暗不明亮。具体应从什么部位开始放C色版,因根据人物明暗层次长短和Y、M色版的网点值深浅而定。
当然高质量的四开、对开挂历和宣传画片的美人照等人像相片,应放C版,以充分表现肤色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
3.色相准确性的处理。商品包装类产品,一是特别强调与实物本来颜色的准确性,要使画面的色彩真实地表现实物的面貌和特征。若与客观实物的色相不准,把西红柿色做成橙色,那么复制就失败。二是特别强调复制图色与客户彩稿图色的准确性,现在客户要求相当“苛刻”,要求每一部分的颜色都要与彩稿图色一致,若有一点儿不符就要返工重调。因此应掌握如下要领:
①首先明确客户要求图色的依据,有依据则尽量按依据调色,没有依据,只要求调到量佳,那么要根据客观实物的真实色彩,结合心里色彩进行再创作处理。
②当前许多客户都要求追彩稿图色,由于屏幕色与数码打样的色域有差距,要准确追上彩稿图色确实挺费劲。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先把电分图或外来图像文件,进行数码打样,然后对照分析数码打样色,屏幕色与客户彩稿色三者之是,在哪些色域存在什么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最终以客户彩稿图色为准,参照屏幕色,以网点值数据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准确的调色,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一次次重调重打数码样,有的要反复重调重打6~7次甚至10几次。
用网点值数据配色方法:一是测量屏幕色的网点值数据与彩稿色的深浅相比进行调节;二是参照本公司印制的各种油墨特性的凹印样色谱上的网点值数据进行调节。做到精心,精艺,一丝不苟地追上彩稿,保证数码打样图色与客户彩稿图色的准确性达到95%~98%,使之得到极效的发挥。
③重点处理好固有色相的准确,固有色是物体本来的颜色,要准确再现。方法是A.确定该物体的固有色是什么;B.确定固有色的基本色是什么色相;C.测量其需要层次的最深原色或间色部位是否达到90%~95%,不需要层次的实地为100%;D.确定固有色的相反色是什么色相;E.测量其最鲜亮部位的相反色是否达到0%。
(4)处理好物体亮面和暗面色相的准确,物体亮调面的色相,受光源色的影响,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综合,一般呈光源色的色相和色性。物体暗调面的色相,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相混合,其色彩总带有光源色的补色倾向,处理好亮调面和暗调面色彩的准确性,可以表现出物体色彩变化丰富,体现出产品质量的高档次,这需要调色人员更高的审美水平和操作技能。
4.色彩主从原则的处理。调节色彩时,必须从画面的整体出发,强调主体部分的色彩一定要饱和,突出,衬托色彩要轻淡,暗些,不能不分主从,随意调整,更不能主从颠倒。
处理色彩时,要注意整体色调与局部色彩有关系,在调节局部色彩时,要紧密整体,在高速衬托色彩时,要考虑它与主体色彩的关系,一定要保持色彩的正常比例关系。
目前凹版制版要求图色的特点是,既要强调主体色彩的准确性。因此许多电分图色的准确性。因此许多电分图色和外来盘的图色几乎都要进行局部细节的调整,有的图色都要一块一块勾出来单独调整,这样往往注意了从属色彩而忽略了主体色彩,从而造成色彩的主从不分,甚至喧宾夺主。这是造成目前凹印包装产品色彩处理简单化,低档次的一方面。
③要分析清楚一幅画面色彩的主(起主配作用的色彩),从(起衬托作用的色彩)关系,一般规律是:主体色彩饱和,突出,明亮,衬托色彩轻淡,虚些,暗些,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千万不能把衬托色调整的太深,太鲜,太亮,不能喧宾夺主。当处理色彩的主从关系与透视规律发生矛盾时,应以主从原则为主,处理好色彩的主从关系,是高质量产品的必须。
5.色彩立体感的处理。商品包装产品大都采用摄影原稿(反转片,照片或数码相片等),要正确处理摄影照片中对光、物、影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物象的光线明暗关系,把三大面的明暗层次表现出来,突出物体的立体感在二度空间的照片画面上,表现出物体形象的立体感,纵深感和环境的空间感,这是使凹印包装层次版精品化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处理要领如下:
①正确处理物体的明暗关系。当用色彩表现物体明部和暗部时,一定要保持物体光照时所呈现的明暗关系,有了明暗对比,才能托出物体的主体感。方法一是基本色要有深浅层次变化,不能把中调基本色调得比暗调深,这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外来电子图像文件由于采用GCR工艺,其黑版替代了互补色,从而造成物体暗部基本色出现逆转的缺陷,即暗部的基本原色浅于中调基本原色,这样暗产的基本原色不足,力度就不够,也就托不出物体的中调部分。因此,必须把它单独勾出予以加深,增强物体的立体感二是用互补色表现物体的轮廓层次和明暗对比关系,注意不能把物体暗部的互补色去得太多,造成色彩过于明亮鲜艳,从而失去了物体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
②正确处理色彩的色量与光量等级关系。调整色彩时,注意不能把亮调部分的色量超过中调部分的色量,不能把中调部分的色超过暗调部分的色量,要保持色彩的色量与光量等级的深浅比例关系,不要只注意了一块块强调色彩而失去色彩的正常比例关系,从而失去物体的立体感,给人一种平淡,不舒服的感觉。
③正确处理好黑版的阶调。充分利用黑版表现物体的轮廓层次,托出物体的立体感,关键是处理好黑版的阶调知短。应在短阶调骨架黑版基础上,根据原稿暗调至中调的面积大小,适当延长黑版的调子,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6.色彩连续这度调子的处理。食品、种子等包装产品的摄影稿,都有三大面的部关系,即亮调面,中调面和暗调面,而且色调又互相衔接自然,有连续过渡的调子,而凹印工艺术又总是往两头拉大反差,即高光容易浅,暗调容易深,从而产生调子生硬脱节现象,即亮调淡色计损失,中调色调浅,深调色调过量并级,产生硬口没有连续过度的调子。因此,掌握如下处理要领是重要的。
①首先理解每种物像三大面的关系,及其色调的连续过渡性,把图像反差调整到凹印印刷适性范围内。
②A.把亮调与亮中调的色调衔接自然,把高光区的淡色调稍作加深处理,使淡色调与亮调过渡自然。B.把中调基本色一是与亮调,二是与深调保持有连续过渡的调子。
③处理好连续过渡色调的关键技术在于对主色版的调整,即暖色调的M色版,冷色调的C色版,做到既有三大面的关系,又有和谐统一色调,给人以色彩饱满,柔和协调之感。同时还要注意黑版的连续过渡调子,重点是在做渐变风时,在出网与绝网处和75%~90%区域要衔接得过渡自然。
7.色彩跳跃区的处理。
①处理好80%网点跳跃区的色彩。根据凹版雕刻滚筒网点和OPP膜打样和印刷网点增大的规律,是随着阶调加深,有网点增大和网穴深度的同时变化,其网点增大随百分率比例递增,呈直线增大状态,越往暗调增大越多,越急。而80%区是一个网点转折的跳跃区,80%以上的网点呈直线增大,颜色层次极易并级,80%以下网点增大比较缓和,一般都能印出层次。如(图2)所示。因此,这里要重视一个颜色处理的要领,应把最深的基本色,如大红基本原色与处在暗调的,网点值在80%~85%区域以的肉色、茶色等复色拉开距离,把暗调的复色降浅到80%以下,为75%~78%,以避开80%这个网点跳跃区。如(图3)所法。
图 2
图 3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打样,印刷时印足大红实地色,另一方面又可使暗调的肉色、茶色等复色既不冒红,又保持层次,取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②处理好5%网点跳跃区的色彩。根据雕刻滚筒对小网点容易损失和因高光调墨稀而影响OPP膜打样和印刷时的小网点转移性差的规律,5%以下小点一般机器转印不出来,影响高光浅色调的色量不足,并容易与极高光绝网部分并级。因此,要有意识地把高光调的基本色稍作加深处理,以避开5%这个网点跳跃区,既保证高光调色彩饱满,又使高光浅色调不出现硬口、脱节、粗糙弊病,处理好两个网点跳跃区的色彩是提高凹印彩色层次版产品质量的两个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