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印刷技术 > 印前 > 正文

凹版图像色彩处理的技术、方法和要领(连载二)

时间:2004-04-29 作者:殷幼芳 来源:中国印刷

  8.原稿偏色的处理

  目前许多原稿图色都存在着各种偏色,因此,地偏色的校正是调色作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掌握如下要领:

  (1)偏色定位:

  首先分析原稿(包括光,磁盘)的图色是否偏色?典型的偏色主要表现在中性灰和印象中的颜色部分。定位偏色时,一是依靠眼睛;二是使用吸管工具测定网点值与本公司的灰平衡值确定是否偏色。视觉识别偏色的方法:

  ①看图像中的黑、白、灰是否偏色,因为人们对墨、白、灰色正确,只要画面中的黑、白、灰色正确,说明该原稿色调是正确的。

  ②看最熟悉部位的颜色,如人物肤色,是否符合儿童肤色,青年女性肤色,演员肤色等各种人物的特征,是否符合人们心理所希望的肤色,有无偏黄、偏红、偏灰等缺陷。

  ③看图像中重要的印象色,如大红色、绿色、橙色、西红柿色、香蕉色、核桃色、草莓色等等,是否符合印象中的客观实物的真实色彩,是否与客户提供的彩稿色相符,有无偏色。

  (2)确定偏什么色?

  ①以黑、白、灰色为基准,看黑、白、灰色偏什么色,是偏蓝、偏红还是偏紫等。

  ②以人物特征的肤色为基准,结合人们心理所希望的肤色,看是偏黄,偏红,还是偏灰、偏暗等。

  ③以客观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依据,根据客户的要求,看各种主体的重要色偏什么色。如大红色是偏品红,还是偏橙红;如绿色是偏青绿还是偏黄绿,还是偏灰暗;如橙色,桔红色是偏黄缺品红,还是偏品红缺黄,还是偏灰暗等,只有准确的确定是否偏色,偏什么色?才能进行正确的纠偏。

  (3)纠偏方法:

  ①白色调的纠偏:一是如白色调中有层次质感,应用层次曲线的高光端工具,按中性白网点值比例纠正,二是白色调中没有层次,则可用选择校色中的白色块工具纠偏。

  ②中调灰色纠偏:使用层次曲线的中段工具,按中性灰网点值纠偏,应注意两种情况:

  一是要观察偏色部分的网点值大小与原稿密度值大小是否接近,若偏色部分网点值比原稿密度深,则可减所偏的色版,如灰色偏冷即可减浅C版,既达到灰色平衡,又使灰色调减浅。二是若偏色部分网点值比原稿密度浅,需要加深,则可加深相反色,如灰色偏紫,即可加深Y版,既达到灰色平衡,又合灰色加深。

  ③墨色调纠偏:一是暗调和黑色中有层次,应使用层次曲线的暗调段工具,按中性黑的网点值比例纠偏;二是暗调和黑色调中没有层次,则可用选择校色中的黑色工具纠偏。

  ④彩色部分纠偏:彩色纠偏,应用Photoshop软件的选择校色工具的Y、M、C、R、G、B色相进行纠偏处理,纠偏时应视该色彩的饱和度情况而定,如绿色偏青绿,不鲜亮,是加黄色还是减青色,若黄色网点值已达到95%左右,而青色为90%,则应减青色为80%。若黄色为85%,青色为80%,则应加深黄色为95%。

  注意:采用选择校色工具纠偏时,它对饱和度的色彩,校色极为灵敏,对灰暗的色彩,校色迟钝,若校色量大,一定要单独勾出来进行调节,否则会影响同色系色彩的变化。

  9.黑版阶调的处理

  当前凹版包装彩色图像复制,如何利用好黑版,处理好黑版,是提高凹印产品质量一个课题,笔者看到许多制版公司由于没有处理好黑版,不但出现许多垃圾产品,而且造成印刷中的许多困难,应急需改进。笔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研究,总结出处理黑版的方法和要领,在一些制版公司推广应用后,立马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使印刷好印,受到客户赞扬。

  (1)以色彩为主的原稿,应采用以三原色为主,黑版为短阶调骨架的工艺,黑版阶调只起精神轮廓作用。

  (2)有些以亮调、中调色彩为主,灰色调、暗调极少的原稿,包装袋上又没有黑字等黑色标志,则干脆不用黑版,采用三原色制版工艺。如果有黑字等黑色标志,则彩图可用三原色制版,而把黑版专门用于黑字,这样解决了印刷时图像暗部的黑色与图外黑字之间的印刷矛盾,印刷时既可保证黑字的精度和黑度,又可使彩图暗部不会出现一团漆黑,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处理方法:色彩中的明暗层次,采用互补色替代黑版。如(A)人物面部的阴影和脖子部分,正常四色配置有10%~15%的黑版小网点,印出的肤色显得颗粒粗糙,笔者采取去掉黑版,把10%~15%的黑版网点值拷贴到青版上去,印出的面部阴影和脖子肤色显得光洁细腻,质量明显提高;(B)绿色的亮调层次用互补色品色来替代黑色,效果极佳。例如绿色的亮中调部分,原网点值M色版为23%,K版是20%,改为把20%的K版去掉,把它计算拷贴到M色版上,即M色版为43%,这样绿色既鲜亮,层次又丰富,而且显得细腻,不粗糙。

  (3)有些以黑色为主的原稿,如“黑芝麻糊”包装袋,则采用长阶调黑版(GCR)工艺,既可充分利用黑版来表现“黑芝麻糊”的层次质感,又可保证印刷时黑色稳定不偏色。笔者在一家制版公司制作一个系列的10多种“黑芝麻糊”包装产品,采用GCR长阶调黑版工艺,设定值为:(A)需要层次的高光部分,K7%~8%,C4%,M3%,Y3%(C、M、Y印刷时转印不出,实际上只有黑版小网点,C、M、Y所以放4%、3%、3%,主要是合高光调层次有连续过渡性);(B)暗调部分,K90%,局部最深处为95%,C75%,M72%,Y72%,印出效果极佳,客户相当满意。

  (4)由于黑默默颗粒较粗,以及电雕为了保证小黑字的精度而采用高网线,所以在印刷时网点扩大更多,一般中、低速印刷机几乎80%或85%以上的层次都会并糊。因此,图像暗调部分的黑版处理,应掌握两个要领:一是暗调部分的黑版层次,要有意识地拉开一些;二是黑色量不能调定得太深,最佳为70%±5%,使之与图外黑字实地拉开距离,从而保证印刷时黑字可以印深,而图像暗调又能保持层次。

  (5)注意物体的阴影黑与黑色物体的区别,特体阴影黑即次黑部分不能深,要保持层次,黑色物体的黑版可以深一些,局部黑可达到80%左右,使黑色物体深重。理面许多操作人员经常把物体的阴影黑当作黑色物体处理,把黑版设定得很深,从而造成印出的产品暗调一团漆黑。

  10.人物面部肤色的处理

  人物面部肤色在复制工艺中是最难处理的一项技术,因为肤色最为敏感,最为人们所熟悉,最为注目,印品肤色哪怕稍有偏色,稍有灰暗,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所以处理好人物面部肤色是制版公司和电分调色人员所追求的制版、印刷技术上的皇冠。

  目前凹印包装产品的人像摄影原稿有两类:一类是幅面小的卡通片人像相片和包装产品的广告人像相片;二类是幅面大的宣传画,挂历等近景拍摄的半身相片,其处理要领如下:

  (1)卡通片和广告人像相片处理要领:

  ①指导思想。A.首先强调肤色的整体效果,做到肤色的基调准确,使之符合该人物肤色的特征,只要求尽量追上客户提供的彩稿肤色效果,不必强调面部肤色各部位的色彩变化;B.强调肤色饱和亮丽,即一方面Y、M主色版在10%~35%的区域的饱和度要足,另一方面相反色C版的含量要准确,一般在M色版20%以下不放C色,从而突出整体肤色鲜艳明亮,清爽悦目的视觉效果。若要放一点能转印出来的C版小网点,那么,Y、M色量要达到能压住C色版的网点值比例。

  ②处理要领。A.高光肤色要与极高光和白纸拉开距离。Y、M主色版的最小网点应调节到印刷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以上,一般最小为8%~10%,这样一是使高光肤色饱满,二是给印刷转出小网点创造条件。B.暗部肤色,若Y、M主色版超过80%以上,则一定要调节控制在80%以下,则一定要调节控制在80%以下,要与实地红色拉开距离。因为一是80%以上凹印网点呈直线扩大;二是现在大多数光盘的面部暗调,脖子阴影,鼻孔,耳朵暗部都严重偏红,Y、M色都在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左右,而C色又很少,只有5%~10%,压不住Y、M色,从而造成印出的产品这些部分肤色严重偏红。因此,要把Y、M主色,特别是M色版,用套索工具单独勾出偏红部位,调浅至75%~ 78%,并把C版加深至25%左右。这样既使暗部肤色沉着稳重,又给印刷印足红色实地创造了有利条件。C.中调肤色调整到最佳视觉明度。多数光盘中的肤色,中调深浅起伏很大,有的曝光过渡,肤色淡薄,应作加深调节。有的曝光不足,肤色深暗,应作减浅提亮调节,都要向最佳视觉明度靠拢,给人舒服愉悦的视觉效果。

  (2)宣传画、挂历等人像摄影作品的处理要领:

  这类人像摄影作品是凹版制版中的高档产品,应充分利用凹版高科技制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作精细加工和艺术处理。

  ①指导思想。“应以希望肤色为主,把现实肤色,原稿肤色与希望肤色三者之间协调一致而完美复制”。强调人像复制既要再现人像肤色的鲜明的人物特征,又要表现出人们心里所希望的肤色效果,既要突出摄影艺术的特点,再现出光、物、影的关系,又要根据面部结构、色彩、光影变化的规律,表现出面部的立体感和冷暖关系。

  ②掌握色彩表现面部主体感的规律。面部肤色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一个不同深浅的肉色表现,而是各部位之间有微妙的差别,一般具有五种调子的色彩明暗变化。

  A.高光色:应接近光源色,一般呈中性白的明亮色;

  B.固有色:皮肤自身最正常的颜色;

  C.中间色:位于阴影交界处,光线渐渐移向暗部的中间部位,呈现色相一般为提高了固有色,加上减淡了的阴影色,也是皮肤自身正常的颜色。

  D.阴影色:位于整个阴暗面,受环境色漫反射光影向最大,色相偏冷。

  E.反光色:位于阴影,色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光影响。

  上述五种调子的色彩明暗变化,就是色彩表现面部立体感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以下四点:

  (A)高光的色彩是肤色加光源色;
  (B)阴影色是肤色加环境色;
  (C)反光色是肤色加邻近的反射色;
  (D)真正肤色表现在固有色,中间色。

  综上所述,面部的一切可见颜色的层次,皆由光线按不同的面部形体所引起的,共色彩变化是非常科学的。

  ③掌握面部三大部分形体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

  A前额部分。前额是面部突出的部分,是面部面积较大的一个部位,由于它突出,受光比较明亮,额部的肌肉也比较少,所以它的颜色略偏黄,呈淡黄肉色。

  B面颊部分。面颊是面积最大的一个部位,而且结构复杂,由于此处肌肉丰满,肌肉上又布满了毛细血管,所以色彩比较红润饱满。

  C上下颏部分。颏部分上颏下颏,同属肉色系统,因为它比前额、面颊后缩,处于面部的下部,色相偏暗,是肤色的固有色,中间色部分。

  上述面部三大部分的Y与M色版网点值配置的大体比例关系(如表2)。

  表2
 
   前额  面额  下额
 Y  30%  35%  30%
 M  25%  40%  30%

  当然,这是指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配置关系,再配置适当的C色变化,即可获得较有变化的肤色。

  一般美人照,儿童肤色。(A)前额部分Y>M,2%~3%,个别粉红色婴儿的肤色和白种人,也可M>Y;(B)面颏部分,M>Y5%~15%,从而充分表现出两个红面颊的美感。

  (C)下颏部分,Y与M的配置比例基本相等。

  综上所述,根据面部三大部分形体产生的色彩变化,其Y、M色版的配置比例关系基本是这一规律,是稳定的,至于具体数值要根据不同人物特征,以及原稿色密度情况而定。

  ④掌握面部高光调的三原色版对比度强弱的规律。掌握好面部高光调的三原色版的对比度强弱,充分表现出高光调丰富的颜色层次变化,是制作出优质的人物肤色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面部光线,色彩变化的规律,三原色版的对比度强弱为:

  A.Y色的对比度最强。因此,要把Y色的对比度调节大一些,用Y色表现高光调的层次质感和色彩变化。一般Y色版的颗粒度较粗,由于Y色在色值上讲是弱色,由细腻的红色叠印上去,所以不会有影响。

  B.C色的对比度最弱,精品的面部肤色处理,高光调应放一个印刷能转印出来的最小网点值,因为按照色光原理,光越强,色相越偏冷,偏蓝紫。因此,用C色来表现高光调的色彩变化,给肤色增添了美丽。

  C.M色的明度,对比度都在Y与C之间,高光层次的对比度比Y色弱,比C色强,M色版的处理既要做到层次丰富,又要柔和协调,颗粒细腻。

  典型的凹印人物肤色高光调的三原色网点值配置为Y10%,M12%,C5%或Y13%,M15%,C6%。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三原色的对比度强弱进行处理的高光调,极为精彩,给人愉悦。

  五、判断电分图及调色的质量

  从屏幕上,数码打样样张,凹印油墨打样样张和印刷产品样张上,可从10个方面分析、判断电分图和调色的质量。

  1.首先从画面的总体色调上看,是否符合客户样稿的色调,各种物体色相正不正,饱和度高不高,有无偏色。

  2.画面主体部分的颜色特别是人物肤色,是否符合客观实物的真实色彩和人们心理所希望的色彩及客户所要求的色彩,是否突出了商品的属性和强调了色彩的饱和度。

  3.物体中调,暗高区域的基本色是否有丰富的层次,有无并级现象,高光区域,亮调区域淡色调的基本色是否饱满?有无损失和平淡的感觉。

  4.高光调至亮调的色彩是事鲜艳明快?是否亮丽?是否饱和?有无灰暗陈旧的感觉?

  5.电分图的风点阶调反差是否符合凹印工艺的要求,是否有反差太大或太平的现象。即需要层次的高光白色是否有层次质感,有无损失或平灰之感。OPP膜印刷的最小网点值是否达到5%~7%以上,与极高光和白纸是否拉开距离?暗调部分是否有层次,有无并级现象?暗调最深部分的C版最大网点值是否控制在90%~93%?人物面部的暗肉色是否露红?是事控制在80%以下,是否与实地深原色拉开距离。

  6.画面主体部分的颜色层次是否丰富?色密度是否调定在最佳视觉明度范围内?是否有过亮或过暗的弊病。

  7.物体色调,高光至亮调、亮调至中调,中调至暗调是否衔接自然?色调是否连续过渡?有无出硬口或有脱节及颗粒粗糙等弊病。

  8.图像中的白、灰、黑色是否还原准确,有无偏色,露色。

  9.图像轮廓层次、质感是否清晰,颗粒是否细腻。

  10.最终观察整个画面,要主体形象鲜明,色彩艳丽,层次分明,质感清晰,颗粒细腻,给人一种清爽悦目的强烈的色彩感染力。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