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媒体像一波汹涌的泡沫悄然引退,网络书店卷起铿锵的锣鼓,在最后的守望中浅吟低唱的时候,网络这一21世纪的高新技术与媒体的结合,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的低谷。有道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但是,没有人会怀疑高新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力量,网络与新闻出版的日益融合,确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网络不但将会改变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而且将会在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上大显身手。但值得探讨的是,网络出版对出版界而言,是传统出版的终结还是出版家族的新宠?网络出版方兴未艾,传统出版怎么办?
网络出版:新领域还是新时代
有人说,出版业的丰富多彩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实现的。从传统的设计和铅字印刷,到多姿多彩的激光照排、桌面出版,网络的出现,又使出版业进入了网络出版的新时代。网络出版的出现,到底是一个新时代还是一个出版的新领域?关于网络出版,专家们给出的定义相左甚远。一般认为,相对于传统出版的传播手段而言,只要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出版活动,均可称之为网络出版。网络出版最主要特征,正是要告别纸笔,实现编辑、出版、发行和阅读全过程的电子化。
网络出版会带来传统出版的终结吗?IT业专家的定论,在传统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是强烈的反感,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出版人对网络出版的排斥和疏远。一些来自出版社的编辑就认为,网站本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式,但前一段的炒作太厉害了,激起了出版部门对它们的反感,认为与这样的合作者的合作只会亏本,不得不望而却步。
但是,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事实上却是在做着相互的渗透和轮回。
首先是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谨小慎微的起步。鉴于网络媒体和网络书店的前车之鉴,出版社网站的建设无论是投入还是宣传都有些低调。出版社建立的网站利用图书信息资源的先天优势,在出版——书店——读者的出版发行流程中居高临下,产生了像人民时空等具有出版社社区平台、网络出版平台、出版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四种功能的以资源为特色的网站,尽管他们离IT专家们对网络出版的理想概念还差得很远,但他们在积累网络出版的经验,宣传出版社的形象,拓展电子商务和电子发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传统出版社的“触网”相对应,网络出版的电子化之外,风起云涌的却是网络作吕的纸介化。
尽管网络文学图书的整体水准不高,这一点至今仍受人诟病,但是,网络文字的淡漠功利、轻松幽献以及深受聊天室影响的交谈式的娓娓道来,确实开一种风气之先。此后,这种新内容的传统出版物还出过很多,像时代文艺出版社首次以整体的方式推出的《中国网络原作品精选》;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网络爱情小说合集《进进出出在网与络、情与爱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的《网络文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网络时代的情感体验——看见你的脸红》……
网络和传统出版的关系,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即互联网对出版界来说是另一个图书市场的开拓,它会对传统的编辑思路和方式产生新的变革和创新,当然,对传统出版业的更新改造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们不但可以依凭互联网提高出版内涵、优化出版资源、化解出版风险、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还可以建立、加盟或合办图书网站,建立自己的网上书店。网络将把传统出版带入一个电子化的新领域,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业意味着发展和商机,而绝不会意味着传统出版的终结。
电子书:纸介书的克星还是出版物的新宠
网络出版给图书市场带来了新的产品,当今,这种最新潮的东西就是电子书。TI界的人士们一般ebook。
ebook的内容,主要是以特殊的格式制作成的,可在有线和无线网络上传播的图书。随着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ebook成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趋势之一。据美国《出版商周刊》报道,全球网络书店的鼻祖——亚马逊网上书店现在也开设了电子图书书店。在这些电子图书中,有些电子版图书不久将出版印刷版,有些电子图书虽然已经有了印刷版,但电子版是亚马逊独有的。这家书店提供的电子图书有些还没有印刷版,此外还包括专门为亚马逊编排的采用微软“读者”阅读器格式的电子图书品种,以及可下载的数位声音作品。亚马逊在电子图书书店开创阶段提供不到1000种电子图书,其中大约30种是免费的。在国内,《新华词典》已成为中国第一代标准电子图书。
虽然网络出版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不是说纸介质的书籍很快就会消亡呢?现在,一些IT业专家已经断言,出版界现在已经迎来了电子书爆炸发展的时代,几十年后,电子书必将成为出版物的主宰。
其实,和某些块家的断言相反,电子书和纸质书之间,似乎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冤家对头。现在,且不说电子图书的内码格式还政出多门无法统一,也不说阅读器的液晶显示远不如一张白纸看着舒服,更不说远远滞后于网络发展的电子书版权难题,单就电子书来说,无论是阅读设备,阅读软件,还是阅读内容,ebook现在所能做到的,都是传统图书的电子化,换言之,为传统图书添加了一个新的表现形式而已,当然,电子书也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图书资源的深加工,因为图书的电子化只是一个技术条件的采用,而电子图书,则作了技术的满足,还要受到政策法规和版权等等因素的制约。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代替一个、一个消灭一个的关系。可以说,脱离了传统出版的支撑,电子书会寸步难行,它不会把传统的纸介书扫地出门,也不会像一些IT专家们预料的那样:纸质书将成为收藏家的珍藏品。就连一直想让网络独霸全球的比尔·盖茨也说:“目前,互联网在出版领域的作为主要有三:一是出版网络图书、杂志;二是提供图书资讯;三是发展电子商务,即网上购书业务。我们不能说,10年后的网络图书将代替纸质图书,但可以肯定地说,那个时候人们再也不能忽视网络图书的存在了。”
网络开发传统资源还是建造空中楼阁
出版社曾经因其先天的资源优势被网站称为地头蛇,出版、发行界也渴望着把网络作为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和传统出版的融合,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从1997年新华书店在杭州建立的国内第一家图书网站算起,互联网和出版发行界的融合,也已经经历了5个春秋。虽然第一家图书网站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前前后后数百家网络书店的沉浮,对中国网络书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BtoC、BtoB和B to B to C是近年来我国网络书业比较普遍采用的模式,其中BtoC即亚马逊模式是国内网络书店最为中意的模式,连亚马逊在创业初期阶段自称全美最大的书店以挑战当时美国最大的传统书店获得知名度的做法都被一些中国的网络书店广泛运用过,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网络书店不可能进入出版经营,出版资源全部掌握在出版社手中,于是,在网络书业的出版(上游)、书店(中游)、读者(下游)流程中,多种原因造成了网络书业重视中下游建设,轻视上游建设的现象。
网络书店在发行界的根基,最为稳固的恐怕还是双方具有强大的互补性,并能够从理论上解决制约传统书店发展的致命伤,即通过24小时营业,所存书目长期上架,能够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10万种左右的书城在现实的书城中已经是蔚为大观了,但在网络书店中,存储的书目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而且永远不会“下架”。因此,B to C的模式也就有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对于网站而言,只有进行广泛有效的图书资料的采集,在网上存有大量的真实有用的出版信息,这种B to C的模式有实用的价值。
但是,上游的建设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且不说出版社是否会给与主动的合作,即使出版社笑脸相迎,一条信息从采集到制作成网上一条真实具体的经济信息,那种投入也是相当可见的。对一本书而言,封面、书名、作者、序、跋、目录、内容简介、书评等等内容,都在采集和数据制作之列。没有强大的上游信息资源,网络书业就有些像空中楼阁。出版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各自为政的信息采集不仅是对出版资源的重复浪费,同时也必将让出版社无法招架。在新闻出版业这个高度信息化的行业中,应该由国家对信息进行集中的制作和建设,形成权威的国家新闻出版数据中心。网络书店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分工,采集、整理、制作适当分工,最后资源共享。一些网络书店的CEO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书店在中国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可能是行不能的,国内近百家网络书店的发展方向、运转模式互补相同,只有合作才会拓展生存的空间”。
但这对于当时那些一心想炒作上市,上市挣钱的中国的准亚马逊书店们来说,实在是达不到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的事情。于是,尽管网络书店家家都声称自己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加工能力,实际情况恐怕都有些注水。现在,图书发行业强烈呼唤国家出版资源的统一调度,通过24小时营业的网络书店,最大限度的提供全国的可供书目,这样,全国出版社的库存图书就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再生空间,广大读者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买书难。
这种状况也突出地表现在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上。出版资源的网络化过程中,从IT界人士到文化界人士,多把图书资源的网络化的重点放在了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上,这种做法虽然有过重人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是把网络数字化的重点放在已经出版的图书上,是将已经出版的图书依次进行数字化的转变,经过出版界几道流程的图书,在这里又成了稿件。这样数字化出来的图书不仅因校对等问题使质量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存在着严重的著作权隐患。更为重要的,这是对出版资源的重复劳动和巨大的浪费。
专家认为,这是出版界对出版资源的数字化重视不够造成的。出版界在生产出版物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动化和网络化的需要。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各期刊、出版社立却行动起来,自觉的为出版资的网络化铺平道路,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地进地引导调控,大力促成中国出版信息网的建设。
近来,由出版社建立的人民时空等图书网站在网络书业的上游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实,这也正是这类出版社网站的先天优势所在。人民时空网提出的“图书网连接上中下游”的思路,既服务于上游的出版社,也服务于中下游的书店和终端客户-读者。它肯有出版社社区平台、网络出版平台、出版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四种功能。
但是,无论是B to B还是B to C,不论是在线图书馆的建设还是出版数据库,哪种模式也离不开传统的出版资源,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注定不会从虚拟变成现实的。网络和传统出版的合作也融合,是一种没有选择的大势所趋。出版信息的开和利用,是世界各国重视的重点。现在,网络资源的的贫乏已经成了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瓶颈。网络资源中,大量的重复信息是网络载体缺乏权威和特色的重要原因。从信息品种上看,政治信息、体育信息、IT信息、娱乐信息是其主体,为网民提供准确、全面、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是其最弱的地方。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网络中文信息的来源决定的,网络中文信息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报纸,期刊、图书等以文化积累为特色的出版资源还远远没有在互联网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与书市:亮丽风景还是实用工具
在每年一次的全国出版发行界盛会——全国书市上,网络应该发挥有的作用。但是,在宣传上,我们很多网络专家和记者的笔触,不是在网络如何与书市的结合上做文章,而是在网络如何取代传统书市止费了不少的笔墨。两年前,当一家书市的网站开通时,又有人说:将来毋须劳师动众搞书市,在网上搞“网上书市”就可以了。
传统书市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从出版业发展还是繁荣地方经济的角度上看,全国书市都是一次难得的盛会,即使放在世界的角度上看,一些世界范围的书不但规模越办越大,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网络的发展和介入,只能是对书市内容的丰富和升华,是对书作用的延伸和扩大。
勿庸讳言,受网络泡沫经济和注意力炒作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与传统书市之间,很大程度上网络还只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书市和书业展销会上,网络展馆的主要作用还是造势。
1999年,在湖南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书市上,为了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和了解全国书市网站这个新生事物,制作者们在现场发放了近万份网站宣传单。这是全国书市惟一指定的官方网站,它是依托于湖南经济电视台的经视网站的平台的。
登录第十届书市网站,尽管当时的网络技术刚刚起步,但这家书市网站还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今天看来,它也堪称是当年书市最为全面的资料总汇。但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说,这家网站还只是一家全国书市的宣传网站,多络在书市本身之间,还没有实现工具性的转化。在地方性的书市上,网络的作用最近随着网络和出版的深入融合,已经在为书市的服务上崭露头角。在2000年11月的“北京金秋书市”上,“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站与“希望在线”网站联合作为书市的网络支持,推出了书市查询系统,每天在网上提供书市最新图文讯息,这应该说是网络书市工具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网络要在书市上从风景变成工具,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网络不仅可以为书市的布展、出版社形象和图书的定购提供更为便捷和特色的支持,网络出版的各种产品还可以为书市提供更加丰富的出版产品。总之,网络是出版的工具,网络的巨大作用体现在出版的方方面面,更将在书市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回首“网”事,感慨万千。网络曾像一个天外来客,让所有的传统行业感到恐慌,新闻出版也是一样。
也许网络宣传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思维上的误区,即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网络和传统行业之间还是这样,网络媒体之间是这样,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电子书和纸介书,从一开始就被安排在了一个对立和你死我活的位置上,共存和合作讲得很少。这个理念是从网络的发源地引进过来的,对于一个上市融资的公司来说,以这种说法造势可能没有什么不妥,但时过境迁,这种理念就变成了捞一把就走的托词。
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越来越从虚拟的空间走向了传统的现实。网络到底是什么?从某种意义讲,网络就是为传统行业又连上了一根电话线。对于传统的出版业而,只是多了一种威力强大的传播手段。网络不是很神秘的东西,但又确实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传统手段,网络和新闻出版的整合,是我们现在迫在眉睫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难点。
我们同意一些出版界人士的观点,网络之于新闻出版,恰如为虎添“翼”,有了网络的作用,新闻出版业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