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行业纵览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诌议

时间:2001-09-05 作者:严永忠 来源:中国印刷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强调:国有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并将共纳入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十条指导方针之中。回顾国有企业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征程上的艰辛,我们深感,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企业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功。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提出和发展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并不存在市场经济忌义上的“企业”。当时在国营企业实际上是国家经营的封闭式、生产型的工厂。企业的生产任务、原辅材料、职工抬收直至产品出厂都有国家机关统一下达、统一调拔、统一分配、统购营销,盈利上缴国库,亏损由国家负责。因此,企业管理工作主要是狭义的生产管理,包装印刷工厂虽然业务要靠自己承揽,象是经营性企业,但那时规模都比较小,在市、县一级都是独家经营,在那个“低标准、瓜菜代”的时代,“等客上门”已经“丰衣足食”。所以那时教科书对企业管理定义的表述,也只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肯在充分运用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之发挥最大的效果,以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起步改革经济体制,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六五”期间,国家逐步给企业扩大自主权,企业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市场指导性计划两部份,促使企业要运用价值规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经营,由此提出了企业经营问题。为使企业走上“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的轨道,在全国工交战线开展了企业全面整顿,加强企业管理六项基础工作,推行标准化和信息流通二个体系,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七五”期间,随着指令性计划的逐步取消,为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贯彻“三个条例”和《企业法》,改革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任期目标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与此同时,国营工业企业以“提质、降耗、增效”为主要指标深入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工作,普遍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计划管理和全面经济核算,使企业经营管理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企业决策突出到了管理职能的首位;二是企业的市场调研、预测、开发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经营管理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三是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责、权、利相结合为特征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引入了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国营企业大规模地从生产型向经营开拓型转变,企业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八五”期间,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国民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都要由自己面向市场解决,谁不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谁就会在竞争中失败。中央站在搞活整个国有经济的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活力不强的问题,一方面给国有企业搞活经营,改革用工、用人、分配制度,促进技术进步和放开产品价格等等以更优惠的政策;另一方面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试点,一批优秀企业开始上市,还颁《破产法》,解决了企业只能生不能死的问题,期间,国有企业围绕“适应市场,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增长方式”展开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一是改革反应迟钝、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经营方式,建立面向市场、灵活高效的生产经营机制;二是改革“三铁一大”的劳动分配制度,建立岗位制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劳动激励机制;三是完善企业领导制度,健全民主化、科学化的企业决策机制;四是改革投资体制,建立自我积累、自我改造、横向联合的科技生产发展机制;五是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从严管理、依法治厂的自我约束机制。 这是国有企业为适应市而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经营管理的革命。

  “九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企业经营管理正在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军,实际上是一次“企业再造”运动。功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MBA把它定义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支配能力的人们,面向市场和用户需要,平衡企业内外一切条件和可能,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通过一系列的筹划营谋活动去达成企业的目标。”它是一个不断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和约束。

  纵观20年改革发展,不难看到,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围绕适应市场这一主题,通过各种措施,组织协调各种资源,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采用各种管理手段也好、改革也好、革命也好、再造也好,最为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只有人才能将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结合起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的,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图表相对应的是这个企业的一支员工队伍。企业是依靠这支队伍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管理是通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一系列要求,规范员工队伍的活动,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只有具备先进文化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去有效地实施管理的改革,实现企业目标。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原则。这一认证,不信是对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措鉴,也是我国20年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精神支柱、经营境界和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即企业的价值观。其基本内容包括:(1)追求最大的利润;(2)把利益还原于股东、还原于职工;(3)为社会作贡献,对社会负责任 ;(4)培育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等。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一个企业都在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问题是消极的、滞后的、病态的文化会使企业落后,死水一潭或内耗不断而被市场所淘汰。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有利于企业步入市场、拓宽业绩、增加效益。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我们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从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把握企业自身客观已在的文化及其走向,培育和发展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的力量和智慧,为实现企业目标奋斗。

  我国在建国前的苏区企业就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五六十年代有钢铁战线的“孟泰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改革开放的20年,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得到了很大发展。八十年代初,国有大中型企业出于企业管理整顿的需要,提出了培育企业精神和职工道德方面的自律要旨,以“团结、进取、创业、求实、创新、奉献”等一系列较为相近的用语归纳建树的“企业精神”开始形成。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由于乡镇和外资企业竞争文化的崛起,近使国有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文化,从共性中追求个性。同时,由于理论界根据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西方“公司文化”的特点,提出了树立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企业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企业文化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载入了《决定》,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用企业文化凝聚群力,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管理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二是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促进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三是企业文化既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又致力于塑自己的企业形象,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以“厂兴我富,厂衰我穷”把职工的请感、命运和企业兴衰联结起来,吸引职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上海凹凸彩印厂提出了“我的上凹我的家”,“兢兢业业生产自己和用户都满意的产品”,激励全体员工努力把“上凹”建成为名牌产品生产名牌包装的“美容工厂”。外贸无锡印刷厂在行业竞争中,树立“敬业爱厂、遵纪守法、服务用户、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敬业爱厂是每个员工的立足之本;遵纪守法是员工的道德行为规范;服务用户体现精神境界;开拓创新是企业精神的核心。他们还以“拼搏奉献、开拓前进”作为干部队伍的团体精神,带领广大职工齐心协力办好企业,对外视用户为上帝,对内质量第一,视订单为圣旨,付票为命令,并把广大职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为“建质量信誉工程,创行业一流水平,立外印职工志气,走自主发展道路”的目标、信条和准则 ,引导全体员工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努力,形成了企业立足市场的精神动力。

  “雅戈尔”是服装行业的姣姣者,他们以“装点人生,服务社会”为经营理念,以“人际关系家庭化、组织纪律军事化、工作秩序签约化、工作环境园林化”为“养民文化”;以“品质与品牌同步,人才与事业共长,物质与精神齐飞”为“双赢文化”;以个人、企业、社会三者共同发展的“三合一”企业理念,实现了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管理与被管理的 统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从而取胜于市场。

  “小天鹅”是家电行业的姣姣者,他们以“真正的经营是24小时365天运行,才能全心服务用户”为宗旨,提出了“企业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信誉和质量”,要“立民族志气,创国际名牌”。在荣获金奖之后,他们发动全体员工“对照金奖找差距”,排出72条整改意见,开展更高层次的攻关。在企业内形成了“干部有志气、工人有骨气、企业有名气”,和“产品有名牌、职工有名声,工厂有名气”的“三气、三名”精神,并成功地进行了Cl策划,成为全国的明星企业。

  可见,第一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管理文化。尽管它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但并没有改变它作为管理科学的性质,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来看,就更容易认识其目的是为摆脱管理困境、追求卓越的管理成效服务的,是更深层次的管理方式。它与企业经营管理体戚与共,息息相关。第二它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盈利性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没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能生成具有企业特征的文化现象,而且,企业文化是随内外部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企业管理的重大改革而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和提升的,不及时更新、提升,原有的企业文化就会与经济环境发生冲突,阻碍管理目标的实现,甚至使企业发生亏损、破产。第三它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细胞,是由全体职工分工合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集合体,除了要有组织原则、组织结构和规条制度之外,更要有企业文化,使企业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形成团结、协调、奋斗的组织氛围,同时,企业文化也随着企业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学专家于光远曾说过:国家强盛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在于文化。企业文化已成为继人、财、物、信息之后的第五种资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视觉形象的又一种管理模式,正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塑造现代企业形象,则是当前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之举。

  

  三、企业形象的建设和塑造

  现代企业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对一个企业的全部看法和评价。企业形象的构成可分解为管理 者形象、员工形象、产品形象、经营形象和环境形象;

  管理者形象是指企业管理者群体,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知识、能力、魅力、气质、品德、风 格和经营业绩给企业职工、企业同行和社会公众留下的印象。

  员工形象是指企业全体职工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精神风貌、言行文化、作业技能、管理素养和原装仪表等给外界的整体印象。管理者形象好,可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度,而员工形象是决定企业形象的能动力量。

  产品形象是指产品的质量、性能、造型、包装、标识、价格等在消费者和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印象,是企业形象的物质基础。产品质量是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特性,是产品形象的基础。人们认识一个企业往往是从认识其产品开始的。产品的外观印象好可以衬托产品形象,使产品形象更吸引顾客,刺激和诱发顾客购买欲,但产品的内在质量,才是决定它是否畅销的主要原因。

  经营形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体现的整体形象,主要是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和有关政策,在谋求企业效益的同时坚持社会效益,“一切为了用户”,并把这一经营理念认真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环境形象是企业的视觉形象,包括生产、工作环境的洁净有序,生活环境的优美整洁,厂区道路的平整畅通,文化环境的健康向上,“三废”、澡音治理的达标,厂族、厂服和鲜明的企业标志,优化、净化的厂容厂貌等,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

  企业要通过以上要素的形象,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了解的程度,首先从认识产品开始。美誉度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赞许程度,这需要一个过程。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二者兼得,缺一不可。

  塑造现代企业形象,是一项多环节、全方位、全员性的系统工程,例如,环境形象的树立,就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制订计划,逐步改造,有的可能要若干年才能完成。实施这一塑造工程,在对照前面五项分解形象的要求,排找差距,逐项整改之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公关活动塑造企业形象。要转变观念,深刻理解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是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要在生产、经营、服务的全过程中,学习公关知识,开展公关活动,通过与业务客户、潜在用户、上级机关、新闻媒体、银行税务等有关社会关系的联络交往之面付企业、介绍特色,树立良好的公关形象。

  2.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内部合力塑企业形象。企业精神反映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代表着企业强烈的追求和努力方向,因此,以企业精神为核心所塑造的企业价值观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思想基础。要采用群众讨论,书面征集和集体决策等途径和方式,确立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的表述,进而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之目的。还要健全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廉洁勤政、厂务公开等制度,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做主人、爱企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气氛。

  3.提高产品档次,通过质量双优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关系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必须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出高档次、高品位的印刷产品,在为名牌产品生产名牌包装上下功夫,使之成为本企业的“拳头产品”,以取得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并全力搞好用户服务工作,以热情的服务态度,优秀的服务质量,熟练的服务本领,灵活的服务方式,先进的服务手段,满意的服务效果,赢得用户的称心、放心。以产品的高档次,质量的高水平,服务的高信任,企业的高知名度树立企业的崭新形象。

  4.塑造企业形象是经营者的管理和文化使命。经营者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他们的形象客观上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从现实意义上讲,企业的经营理念就是厂长(经理)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就是厂长(经理)的文化。他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和企业文化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为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经营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影响艺术,凝聚群体艺术和公关竞争艺术,审时度势,精心培育企业的心理环境、构筑企业的观念体系,改进企业系统的思维方式,引导企业的行为,统筹规划,明确分工、逐步推进,率领全体员工强化企业管理,创建企业的先进文化、特色文化,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塑造鲜明、优秀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书目

  1.中国经济出版社《现代股份制公司管理》第九章

  2.清华大学出版社 MBA《企业经营战略》第一、十一章


  ·责任编辑 李丹·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