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迎接WTO挑战建设中国的出版集团——在“国际出版及印刷技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1-08-24 作者:魏玉山 来源:印刷技术2000-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出版物市场的开放为时不远,中国出版业如何尖对加入WTO和出版物市场开放的挑战,是出版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研究所从1997年底开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在1999年未向有关领导机关提交了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中我们提出加入WTO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法律保护体系;合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进行保护;借鉴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的保护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产业政策,增强出版产业的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出版企业的兼并、重组与联合,走集团化的道路等等。

  今天我主要谈谈中国的出版集团建设问题,这也是当今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热点问题。下面主要谈两个问题。

  一、建立出版集团的必要性与普遍建立出版集团的不必要性

  (一)关于建立出版集团的必要性,已经有不少的论述,我想从4个方面来说明中国组建出版集团的必要性

  1.建立出版集团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世纪是世界出版业取得巨大发展的一个世纪,据统计,19世纪,全世界每年平均出版图书仅有8万种,而现在每年出版图书90万种左右。出版业的发展一方面为集团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集团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版业内兼并、联合 进程不断加快,集团化扩张的趋势日益增强,目前世纪上著名的出版集团,几乎都是在近50年来壮大起来的。日益开放的中国出版业必然会融入这样一个大潮当中。

  2.组建出版集团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竞争加剧的结果是走向联合与合作,走向集约化与集团化,甚至走向垄断。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会在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走向新的联合与合作,出版集团应运而生。

  3.组建出版集团是中国出版改革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0年代的出版改革使得出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出版能力,而且出版单位的数量也有很大的增加,许多地方在人民出版社的基础上,裂变出来了一系列的专业出版社。这次改革的积极意义很快就显示出来,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却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地暴露出来,比如,过细的专业分工给一些出版社的生存带来了危机,也为一些出版社带来了与经营能力不相称的利润;再比如各地出版社的类型趋同,规模相差不多,发展均衡等。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小、结构单一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集约化经营的要求逐步提出来了。因此组建出版集团是出版业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4.组建出版集团是中国应对WTO的重要举措

  中国“入世”在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出版物流通市场逐步开放,各种资本进入出版物分销服务的限制逐步取消,出版分销服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组建出版集团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壮大实力,提高竞争能力,可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

  (二)即然组建出版集团有如此多的重要理由,那末我们是否就可以普遍地组建出版集团呢?我看不行,组建出版集团进行试点是必要的,但是普遍提倡建立出版集团又是不必要的。各个地区都建立出版集团更是没有必要。为什么说是不必要的呢

  1.从企业集团的发展历史看,集团的出现与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

  集团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初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成熟于80年代。集团的成长与发展既是时间的产物,更是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和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就没有集团产生的土壤,没有越来越发达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也没有集团产生的条件。

  从我国的国来看,我们踏上市场经济之路不到10年,而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完善要到10年以后,在这样一个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存的时期,集团诞生的土壤是不成熟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试点是可以的,就像在一块土地上小规模试种一样,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比如多施肥、多浇水等来弥补先天不足,集团也是如此,通过给予集团优惠政策,来降低先天不足的影响。但是大规模的组建集团之后,普遍地给予优惠就等于取消优惠,没有特殊的扶持,集团是难发展的。

  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出版业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不是与我们国家其他行业相比也远为落后。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较低,甚至不能把市场化作为发展取向的行业,集团作为出版业生长竞争的产物,是难以成功的。

  2.从国外集团的发展看,我们常说国外的集团规模很大

  据《世界十大出版集团》的资料,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有员工5.7万人,1997-1998年度的总营业额为257亿马克;美国的维阿康姆集团,它的雇员有11万人,1997-1998年度的总营业额为121亿美元;英国的皮尔森集团,有员工2万人,1997-1998年度的营业额为40亿美元;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有员工5万人,1997-1998年度的营业额为130亿美元等等,他们的规模与实力的确很大,不要说我们的一个出版社无法与之相比,就是把一个省市的新闻出版机构合并为一个集团也是无法相比的,这些大的的年营业额与我们全国的新闻出版业的营业额大体相当,如果单比规模只有把全国的新闻出版单位组成一个大的集团才行。

  但是,对国外集团的规模既要看到上面的数字,更要看到:

  ①国外集团的规模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竞争与兼并的结果。比如贝塔斯曼已经有了160多年的历史,皮尔森集团有150多年的历史,新闻集团有了近50年历史。这些集团的规模与实力开始也是很小的,比如贝塔斯曼开始时仅仅是一个小的印刷厂,新闻集团开始时仅有一张报纸,等等。他们通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兼并与发展才有今天的规模。我们的出版社也好,出版集团也好,如果看不到这个发展过程而想一步到位,那是不现实的。

  ②数字也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国外出版集团的实力真的就像数字所显示的那样强大吗?我看并不见得。国外大的出版集团年营业额多达130多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000亿元,单从数字看确实和我们全国新闻出版业的营业额相当,但是数字并不能真实反映实力。数字上的差异有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上的差异,有出版服务及出版物价格上的差异,也有汇率上的问题。仅就图书的出版能力看,除中国外,没有年出版图书超过10万种,总印数超过70亿山的出版集团,也没有这样的国家,这种实力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集团的规模与实力是历史的产物,是通过相当长的历史逐步形成的,对于新闻出版这样比较传统的产业,超常规发展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能奢望通过简单的资产合并与重组,一蹴而就,达到国外集团的规模。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经营额也好,利润额也好,不能完全体现出版实力,只是一种经济规模。就像一本在我国卖10元人民币的书,在国外售可以卖10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80多元,体现的只是价格、泯率上的区别,而不是出版实力的差。因此我们也不要一听国外集团的规模就咋舌,似乎我们不堪一击,就无所作为。

  3.从国外出版业的现状看,集团的数量仍然是少数

  国外的确有不少的大集团,但更多的是小企业,从世界范围看,集团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就像金字塔的尖。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有出版机构1.3万多家,其中年出版图书3种以下的1万多家,年出版图书3万以上的3200多家,年出版图书2000种以上的3家(据王益先生的调查),英国有出版社6000多家,德国有20人及20人以上的出版构机2000多家,日本有4人及4人以上的非政府和公益服务性出版机构2000多家。而出版集团到底有多少?据有关资料,在世界范围内能够有一定规模的出版集团不珲几十家。可以说,小的、独立的出版社仍然是出版社的主流。有人说,小的就是美的。众多小的、独立的出版社的存在无论是对国家带是对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简单地说,一是他可以保证出版自由,二是保证出版乃至文化的多样性,三是更有利于国民的利益。我国的出版业本来就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我们不能通过集团化进一步加剧这种垄断,我们不能想象当全国仅有30个出版集团时,我国的出版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这不是出版业的福。

  所以,我说组建出版集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出版集团,没有旗舰;但是我们又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均衡地发展出版集团。

  二、组建出版集团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在阐述组建出版集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前,我想先简单地回顾一下中国出版集团的发展历程。

  (一)出版集团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出版业组建集团的步伐可以追溯到1989年,在这一年先后诞生了“地方文艺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和“华东省级新华书店发行集团”两个发行集团。这可以看作中国出版业探索集团化道路的开始。

  进入90年代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的鼓舞下,从1992年开始山东、四川、辽宁、江西等出版总社经地方政府的批准纷纷成立了出版集团,新疆、浙江、天津等成立了印刷集团或出版贸易集团。出版集团登上了中国出版业的舞台。

  以1996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为标志,国家试点的出版集团正式诞生,在这之后的5年间,国家正式批准了试点出版集团5个,他们是:广东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此外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亲闻出版总社、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等也是按照集团的模式组建起来的。浙江、山东、四川等正在组建或者改造原来的出版集团。

  国家批准的发行集团有3家,即广东新华发生集团、四川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江苏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此外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重庆、广州等省市也组建了发行集团。

  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近20家,如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等。

  (二)中国的出版集团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关于政企分开问题

  政企分开是出版集团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有人说政企分开问题不解决,集团的发展难有突破。目前已经建立的出版集团与出版领导机构的关系分为几类:一是仍由新闻出版局主管、主办;二是与原主管主办机关新闻出版局脱构,由省政府和宣传部主管主办;三是原来即由宣传部主管,组建集团后仍然由宣传部管;四是其他事业单位主管。

  从上述出版集团的情况看,可以说都有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党企不分的问题。如何实现政企分开,需要认真研究。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如何实现政企开分、何时政企分开都值得研究。①国有独资企业,在投资主体没有实现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否做到政企分开?②出版集团与新闻出版局脱钩是否就是政企开分?③如何防止利用政企分开把政府应当拥有的利益转移到集团?

  2.关于产权明晰问题

  产权明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之一,如何实现产权明晰是经济学界讨论的话题之一。从出版集团建设看,产权明晰的首要步骤是授权经营。出版集团虽是国有独立单位,但是如果没有授权经营,则出资人不明确,相应的责权利不明确。目前授权经营的出版集团有江西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等。

  3.关于激励机制问题

  经过多年的分配制度改革,平均主义的局面已经改变,对职工的激励机制也初步建立。但是多种原因,集团建立以后,对集团主要领导人员的激励机制仍不够完善,责权利不统一。集团领导经营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资产,但是其报酬一般最多是平均工资的3倍,比个别的职工收入都少,虽然有其他无形利益如公车、住房、签单等,但是与权力紧密相联,一旦退休、离职等将随之失去。尽管出版界“59现象”没有出现,但是许多集团老总也在说,主要是依靠党性、事业心等在工作。所以建立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是确保集团长久健康发展地关键。年薪制、配股等在个别出版集团中开始探讨,但是没有实行。

  4.关于优惠政策问题

  在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出版集团中,除个别的省市给予集团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国家对集团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不仅如此,一些可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优惠政策也没有落实。因此集团与非集团和待遇相同的。为了出版集团的发展,除了要逐步落实国务院规定的有关试点集团的优惠政策以外,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也要给予集团相应的优惠政策,如:①放开出版集团的专业分工与书号总量的限制,集团可以自行决定出版范围和图书品种;②放开出版集团异地办公社、分公司的限制;③放开出版集团吸收国外资本的限制,出版集团可以与外资合办图书出版社、期刊社及其他出版机构;④放开集团创办杂志、报刊的限制,集团可以根据需要创办或兼并、收购其他报刊。

  5.关于多种经营问题

  多种经营,又称多元化经营、角化经营。在我国的出版集团中,有相当多的集团都把多样化作为集团的发展目标之一,集团不仅搞编印发,搞图书、报刊、音像、电子,还搞教育、餐饮、房地产、旅馆、旅游、证券等,经营范围十分庞杂。

  对出版集团的多种经营必须引起注意,对于我国的出版集团来说,出版是主业,无论是房地产,还是旅游、旅馆、证券等,都可以看作是无关联的领域,对于这些领域:第一,与我们的主业-出版关系并不密切,甚至毫无关系;第二,除个别行业,进入这些领域的门槛比较低,资本向这些领域的流动比较容易,这些领域的平均利润率并不高;第三,需要较高的投资;第四,缺乏这些领域的人才。因此,我们出版集团不要轻易地向无关联行业进军,不要把国际上已经过时的战略照搬过来作为集团的发展战略。

  我们也主张多元化,主张相关联的多元化。对于出版集团来说,相关联的领域不仅包括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出版物的发行、印制等,也包括教育、影视等。

  出版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出版社也其他企业不同,一般企业的经营品种比较少,比如电视机,一般只有几个规格,最多几十个规格,因此其经营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强调多种经营可以回避风险。出版社不同,一个出版社一年出版图书少则几十种,多则数百上千种,每一种图书的市场状况不同,出版社实际上已经在经营众多的品种。

  6.如何摆脱行政区域的束缚

  目前的出版集团或是以条为主,或是以块为主,都是在行政管辖范围内组建的集团。组建集团的目的之一是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但是按照条块组建集团之后,封锁不仅没有打破,反而有加强的趋势。许多地方反映,出版物进入建立集团的地区更困难。

  7.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

  由于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等一系列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出版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困难重重。目前主要问题是出版集团是事业组织,能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没有必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出版集团在探索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出版社,但是无从入手。

  8.组建集团的动力问题

  在我国出版集团建设中,起主导地位的不是市场,而是政府,是政府按照一定的度划推动集团的建立,因此有人说我们的出版集团是政府主导型的。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这,国外资本即将大量进入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自由竞争组建集团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但是也要看到,缺乏市场动力的集团即使迅速组建起来,其凝聚力也值得怀疑。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