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行业纵览 > 行业热点 > 正文

绪论

时间:2001-03-02 作者:魏瑞玲 来源:《印后原理及工艺》·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书刊装订技术的发展简况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书籍装订技术起源于印刷术发明之前,大约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它是随着人们对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而产生的。我国书藉装订的形式,大致上是由龟册、简策的简单装订开始,经过卷轴装,发展成为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古代装订形式。现代的装订主要是平装、精装和骑马订装等形式。每一种装订形式都经过了漫长的变化过程,而每一种装订形式,每一个变化又因当时的经济文化条件,书籍的制作方法,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各具特色。

  一、龟册装

  公元前1500~1100年的殷商时代,就有了“龟册”之称。“龟册”是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制作龟册的材料是乌龟壳(称为甲)和牛羊的肩胛骨。制作龟册的方法,是把刻了字的龟甲、兽骨联串起来。

  二、简策装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科学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笨重的龟册装已不能适应当时的要求。因此,人们逐渐用竹木为材料取代甲骨记录文字。人们把文字写在竹条上的称为简,写在木板上的称为牍,统称为“简”。为了便于收藏,将写好后的竹木简,上下各穿一孔,用丝线绳、皮革或藤条,逐简编联起来,这种编联起来的竹木简就称为“策”,也称为“简策”。有时在策的开头,还编加两根无字的空白简,以保护正文,称为赘简。赘简就是后世书藉中护封的来源。编简成策之后,以尾简为轴心,朝前卷起,装入事先做好的布袋内,以便保存。这种布袋称为囊,也称为帙。后世将一部书也称为一帙,其意盖缘于此。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书藉形式,以简为书籍主要形式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简策装如图1-1所示。


图1-1最早的装订形式——简策装


  三、卷轴装

  大约在秦汉时代,我国就有了卷轴装订的形式。

  卷轴装是从缣帛的卷演变而成的。大约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我国开始用缣帛写书,就是将文字、图像写绘于丝织品上的一种书籍形式,这就是帛书。帛书的装帧方法比较简单,绝大多数是采用卷起来的方法,即写好后仍是从尾向前卷起,故名卷轴装。帛是丝织品,富于柔软性,故也有采用折叠收藏的。帛书比起简策来,虽有许多优越性,但用丝织品作为书籍的普通材料,毕竟代价太高。公元2世纪东汉时蔡伦改革发明了造纸术和公元7世纪发明了印刷术后,用纸作为书写和印刷材料,从而大大推动了书籍装订技术的发展。由于纸张同样具备帛书柔软轻便的特点,所以其装订方法也是将写好的长条纸书,从尾向前卷起,形成卷子形式,故仍名卷轴装,如图1-2所示。卷轴由左向右卷起,右边是书首,为了保护书首,卷的前面留一段空白,裱一段韧性较强的纸或纺织材料,这就叫做缥,以后叫“包首”。缥的前端再系上一根丝织品,称为带,用来捆扎书卷。卷书的轴通常用竹和木制成,比较讲究的卷轴材料,有琉璃、象牙、玳瑁等等。卷、轴、缥、带是卷轴装的四个部分。


图1-2 卷轴装



图1-3 卷轴插架


  早期的印刷品,较为讲究的是裱成卷轴形式。像唐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就是采用卷轴式装帧。对于字画,卷轴装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帧形式。卷轴的轴有一定的重量,字画悬挂时,正好起了使字画下垂的作用,不悬挂时,又可以卷起来,收藏比较方便。卷轴插架如图1-3所示。

  四、旋风装

  卷轴形式的书沿用了好几百年,最大的缺点就是阅读起来很不方便。一本长卷书有几丈长,无论是通篇阅读,还是查阅其中某一段或某一句,都要打开、查阅、卷起、存放,费时费事。另外,卷子是由一张一张纸粘接起来再装裱成的,手续比较麻烦。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大约在唐代中期,开始出现了页子形式的书。

  最初的页子形式的书是旋风装,它是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装订方法是以一幅比书页略宽而厚的长条纸作底,而后将单面书写的首页全幅粘裱于底纸右,其余书页因系双面书写,故从每页右边无字之空条处粘一条纸,逐叶向左鳞次相错地粘裱在每页之外的底纸上。收藏时,与卷轴装方向相反,是从首向尾卷起,从外表看,仍是卷轴装。打开卷子时,形似龙鳞,所以也有人把他称为龙鳞装。把卷子收起来时,书页像鳞次似的向一个方向旋转,如同旋风,所以称之为旋风装。这种装帧方法即保留了卷轴装的基本特征,又便于翻阅,比卷轴装进了一步。因此,旋风装是由卷轴装到册页装的过渡形式,也是册页装的最初形式,如图1-4所示。


图1-4 旋风装



  五、经折装

  旋风装解决了卷子舒卷不便的问题,但它仍用轴子和卷起来插架存放的办法,还没有完全脱离卷轴的形式。此后,又出现一种新的装订方式一经折装。


图1-5 经折装


  经折装,亦称页子装。大致出现、流行于9世纪中叶以后的唐代晚期。经折装的方法仍是把书页粘成一长条,其幅面一般分为60~80mm或200~300mm长。不过不是卷起来,而是把这个长条按照一定的规则左右连续折叠起来,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折子。为了保护首尾页不受磨损,再在上面各粘裱上一层较厚的纸作为护封,也叫书衣、封面。因为这种方法最先使用于佛教经书,所以叫经折装,如图1-5所示。印度的佛教以贝叶作书,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相同的竹片或木板。在夹板中段隔开一定距离,连同经叶垂直穿两上小圆洞,用绳串结,成为一部梵夹装的书藉,所以,梵夹装是指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的装帧形式。经折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籍的装帧完成了从卷子装向册页装的转变。

  经折装沿用的时间很久,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字贴,旅游画册、签名簿等用这种装法,因为有些图片翻阅时能给人以完整的印象。经折装最大的缺点是,书翻阅次数多了,容易从折缝处断开,致使整本书散乱,给保存和阅读造成了很大不便。于是,就有人把散乱的书页订成本,这就产生了现在的册页式的书籍。

  六、蝴蝶装

  蝴蝶装又称蝶装。雕版印刷书籍的出现,特别是进入宋代,雕版印刷书籍盛行以后,书籍生产形式发生了变化,为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创造了蝴蝶装。

  蝴蝶装的制作工艺方法是,将每张印好的书页,向印有文字的一面对折,折线必须在一版中缝的中线上,然后将其中缝处粘在一张用以包背的纸上。这种装帧的书籍,打开来版口居中,书页朝两边展开,如蝴蝶展翅,故名蝴蝶装,如图1-6所示。蝴蝶装适应了印刷书籍一版一页的特点,文字朝里,有利于保护版框以内的文字,也没有针眼和纸订孔,在宋元两代流行了几百年。蝴蝶装的特点是书口在中间,文字朝里,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这样阅读起来先看到的是字的反面,翻阅仍不方便。


图1-6 蝴蝶装


  七、和合装

  和合装是继蝴蝶装之后出现的一种比较简便的装订方法。它的特点是书芯和封壳可以分开,书芯可以随时更换,封壳硬而耐用。直到目前有的活页文件还采用和合装,但更多的用于各种帐册、帐卡、户口簿等。

  和合装的装法是,在封壳里层的上下接缝处,各粘一条供穿线联订用的板条(也称封耳),一般与内芯订口的宽度相同,上面打孔2~3个。装配使用时,根据封耳上的孔距位置,在书芯订口部位相应地打上孔洞,然后用线或绳穿在一起,就成了一本书,如图1-7所示。


图1-7 和合装


  八、包背装

  包背装是在蝴蝶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蝴蝶装不同的地方是将印好的书页正折,折缝成为书口,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然后将书页折缝边撞齐,压平,在折缝对面的一边用纸捻订好,砸平固定。而后将纸幅以外余幅裁齐,形成书背。再用一张比书叶略厚的整纸作为前后封面绕过书背粘于书背,再将天头地脚裁齐,一部包背装书籍就算装帧完毕。这种装订方法的特点是包括书背,故称包背装,如图1-8所示。


图1-8 包背装


  包背装大约出现在南宋后期。以后,元、明、清历代,政府官书多采取这种形式。包背装既保持蝴蝶装检阅方便。到明代包背装已成为最流行的装订形式。但由于其书背是纸捻装订,浆糊粘背,经不起经常翻阅,极易散落,最终为线装所代替。

  九、线装书

  线装书大约始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线装方法与包背装基本相同,只是装订时不用整张纸包背书衣,而是将封面裁成与书页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或布,而后与书页一起打眼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方法是我国传统的装帧方法,既方便阅读,又不易破散。再配以各种式样的书函,显得格外古朴典雅,直到今天有些书籍还是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如图1-9所示。


图1-9线装书

a-线装书 b-包书函的线装书


  十、平装

  平装是现代书籍、图册的主要装订形式之一。通常用纸封面和覆膜形式,以齐口居多,也有勒口的。平装的书芯加工有多种方式:铁丝平订、缝纫订、三眼线订、无线胶订、锁线订、塑料线烫订等。平装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是目前我国应用最普遍的装订形式,国际上称平装书为纸皮书和小册子,如图1-10所示。


图1-10 平装书


  十一、骑马订

  在骑马配页订书机上,把书贴和封面套合后跨骑在订书架上,将铁丝从书刊的书脊折缝外面穿进里面,用两个铁丝钉扣订牢称为骑马订。如图1-11所示。


图1-11 骑马订


  骑马订具有工艺流程短、出书快、成本低、书页能摊平、阅读方便等优点。但铁丝钉易生锈,牢度低,使用时间较久后,封面和内文中间页容易脱落。骑马订装多用于装订期刊、杂志、商品样本、练习本等印刷物,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装订方法之一。

  十二、精装

  精装是指书籍的一种精致装订方法。一般以纸板作为书壳,经装饰加工后做成硬质封面,其面层用料有布、纸、麻类、丝类织物、漆布、人造革等,也用塑料膜作套壳。精装书芯加工,一般包括上胶、压平、烘干、扒圆、起脊、贴纱布、粘堵头布和丝签等工序。书芯可以加工成圆背和方背。精装书背不同于平装书,有硬背装、腔背装和柔背装。精装的优点是加工精细、美观、大方,容易翻阅,便于长期保存。但因用料较贵,装订费时,加工费用较高,因而在我国精装书所占比重不大。精装一词仅为我国书籍装帧所用,国际上称为硬皮书,图1-12为精装书示意图。


图1-12 精装书


  十三、特装

  特装也称艺术装和豪华装,是精装中一种特殊加工的装帧方法。
 

  特装书籍的加工,除精装书藉应有的造型之外,还要在书芯的三面切口上喷上涂颜色或刷金,也有的将书壳背部处理成竹节状,封面上进行镶嵌等艺术加工,以区别书籍的品级。这种加工后的产
品,既坚固耐用,又十分美观,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图1-13 特装书


  十四、活页装订书

  活页装订法一般都是以单页为主,装订方法是在纸页的装订线上打一列小孔,穿以赛璐璐或金属螺旋圈或爪片订联成册。活页式装订常用的装订方法有下列几种,如图1-14所示。


图1-14 活页装订法


  1.分隔式爪订法。如图1-14a是将分段的连爪式金属圈每3~4目为一付,分为二至四外,沿装订线上的长方形洞眼分隔穿订的方法。此种装订方法价格比较低廉,但书背无硬度,容易折断。

  2.个别式爪订法。如图1-14b,是由首至尾一目一爪,全用单个的爪片加穿订的方法。爪片的颜色可依封面的颜色选择配色。

  3.线圈式爪订法。如图1-14c,是将装订物打孔后,用螺旋式线圈由首至穿过圆孔的穿订方法。线圈的材料有三种:赛璐璐线圈、金属线圈和金属包塑料线圈。
采用线圈穿订法应根据装订物厚度而变化螺旋直径,打列孔时,孔距离背边5~7mm,故图片
的版面应离开此边,以免受打孔的影响。

  4.连背式爪订法。如图1-14d,这种装订方法与个别式爪订法基本相同。但串联成为一条,背面能印书名。

  用活页装订法装订的书册容易打开,也可以任意取出其中一页或放入与此规格相同的页张。高级商品的样本、说明书、月历、笔记本等均利用此装订方法。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