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按需出版初具雏形,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时间:2017-11-06 作者:李保强 来源:中国印刷

摘  要:
无论是一种出版理想还是一种出版物生产方式,数字化时代的按需出版已经开启新的旅程。大数据将支撑数字资源的生成、调配、整合、发布、印刷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按需出版即将具备条件。

关键词: 按需出版 

  无论是一种出版理想还是一种出版物生产方式,数字化时代的按需出版已经开启新的旅程。大数据将支撑数字资源的生成、调配、整合、发布、印刷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按需出版即将具备条件。

  数字印刷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按需出版、按需印刷这些概念再次引起业界关注,不断有重量级出版社和印刷企业引进以按需出版、按需印刷为目标的大型轮转数字印刷设备,“按需出版”经过多年沉寂后再次成为热词。

  其实2000年以前就有数字印刷机,一本起印的技术难题早已解决,但自本世纪初就被提出的按需出版这一概念多年后仍然还是新词,确实让人唏嘘。在此,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的核心要义。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外观按需出版

  按需出版一直就是出版印刷界的梦想和努力方向。随着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版业的出版形态和技术手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为实现传统出版流程的创新和再造创造了多维度的技术可能。

  多媒体和数字化时代,从出版业角度再次强调按需出版理念是技术发展的必然。出版业下游的印刷行业在经受多媒体的竞争和数字化的不断冲击后,数字印刷机的成熟也使印刷业看到了变革的希望,借按需出版之名推行按需印刷也是企业经营创新的需要。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就如一对孪生兄弟,以数字印刷机主导的按需印刷配合按需出版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方式,也是实现出版、印刷、发行体系变革的好主意。

  如果从名词的形成过程看,“按需出版”肯定是一个新的术语和概念,它将使受限于起印量的传统出版印刷发行模式带来变革。但仔细想想,也不尽然。

  按需出版,就是按照“需要”出版,我们不是一直在按照“需要”出版吗?预估印刷数量是编辑出版流程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出版不是一直都在“按需”进行吗?说原来没有“按需”,那是成本核算的原因。一本书需要出500本,但最终印了1000本甚至2000本,那不是出版社算错了帐,而是因为印500本比印1000本的总费用还要高。在出版社的积压库存中,这种情况占的比例不在小数。当然就一本书来讲,除了少量学术性极强市场狭窄但确有价值从社会效益必须出版的图书外,在十几亿人的中国市场达不到1000本印量的图书,多是应该是重复出版、水平不高、选题不准、跟风出版,所以存在大量积压库存并能说不是因为以前没有按需出版,而是出在选题和编辑环节。

  说回来,一本起印本就不应该是出版的正常状态,而是针对特殊产品、特殊用户需求的一种应对方式。无论从物流、生产工艺还是管理上,就是采用了比传统胶印大量印刷下单本成本还低的更新的印刷技术,极少量图书多次重复印刷、发行,其单册总成本还是会比一定的规模数量的生产发行要高得多得多。

  在印刷环节,如果问是否一直都是在按需印刷?估计每一人都会回答“是”。按出版社给定的量去印刷生产,这就是“需”,印刷企业从来都是按需排产的,从来没有也不能多印、少印。这是出版管理规定所明确要求的。

  因此可以说,一直以来的出版印刷工作都是“按需”的,是基于市场、规模、经济的综合判断。

  按需出版的内涵

  “按需出版”,目前更多地用的英文是POD,这个词很好,成功地将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合二为一,既可以是“Print on Demand”也可以是“Publishing On Demand”,这也可能是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不分的主要原因。

  目前所强调的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和原来的一直在进行的“按需”有什么质的差异呢?其实更多地是数字印刷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本起印,给了出版者自由空间,使出版者可以摆脱预估印数、核算最佳印量的责任和麻烦,以更切实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印刷数量。

  如果仅此而已,实际上按需出版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在此有必要厘清按需出版的确切要义,将出版实践中的按需出版和理想中的按需出版做个划分,将依赖于纸质图书的按需出版和面向包括纸媒介在内的多媒体广义的按需出版区分开来。需要注意的是,出版和印刷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环节,我们绝不应也不能把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混为一谈。出版业界可以给按需出版赋予更广的含义,“需”不仅是纸质图书,还包括电子媒介、网络阅读,真正以读者所需为核心去分析读者之“需”。

  按需出版的名词的确与按需印刷有着紧密的联系,将数字印刷机的印刷生产定义或等同为按需出版,为数字印刷的发展和出版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使得数字印刷机为核心的新出版流程体系得到丰富和完善。只是需要明确的是,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所涵盖的理论和实践内容都完全不同,不能也不应该将其等同对待,否则会给按需出版的理论更增桎梏,也不利于按需印刷为核心的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拓展。

  人们一直在描绘按需出版的美好前景,认为有了这个理论,出版人就可以在有了确实的需求之后再组织生产,出版可以直接面向读者,在书店里可以即买即印,特别是不会积压库存最为吸引出版人的关注。仔细想想,按需出版这一概念在近年来的再度加温,真正的推手可能并不是出版社,也更不太像是印刷企业,而更可能是设备商的理论进化。可能这才是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不分的最根本原因。

  理论上,这种理想是很难做到的,国外也同样。读者需求是始终在变化和生成中,而图书的物理生产永远都是滞后的,所以按需出版更适合作为一种出版理想,而不是一种出版的操作模式,数字印刷创造了按需出版的一种生产模式,但解决不了按需出版的核心问题。

  从印刷角度看,印刷业中于数字印刷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传统印刷工艺的起印数多数已经降到了500以下,如果只在成本层面比较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数字印刷就只是产能替代,不能形成功能性替代。按需印刷的发展并不在成本优势,而是数字文件所带来的出版环节数字化的加速。以印刷全数字化为基础,在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上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

  按需印刷的现实

  数字印刷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但也必须认识到,以数字印刷支撑的按需印刷及按需出版,还有很多技术和经济的路要走。

  首先,数字印刷机的成像方式主要是激光、喷墨和电子墨水三种,生产型的数字印刷机分辨率早期多为300dpi,后来是600dpi,目前也有1200dpi或更高些的,但这样的分辨率并不比家用打印机高。由于生产型设备强调的是高效率,要达到较高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宽,其分辨率相对主流办公家用打印机要低一些,而且数字印刷也是难以完全模拟印刷网点而达到胶印水平。就连目前业界膜拜的兰达数字印刷机,也已经不再宣称超过胶印的品质,因此,基于数字印刷机生产的、按需出版的图书产品,质量还是要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数字印刷采用的成像方式与传统胶印是不同的,它采用的是碳粉、墨水或所专用的电子油墨,其色料、色料与纸张的附着方式与传统胶印完全不同。由于出现时间不长,老化实验也难以完全模拟自然环境下的时光影响,二十甚至百年后,现在的数字印刷图书影像和文字能否保持如胶印产品一样稳定,仍有不确定性。

  再次,按需出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印量,而目前大型的生产型数字印刷机则恰恰越来越高生产效率的,目前各单位在以POD生产线的名义引进的都是大型的轮转式数字印刷机,开机不足、恶性竞争问题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得到充分发酵。按需印刷要实现一本起印,并逐步替代传统印刷业务,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实现按需印制成本逐步接近传统印刷。按需印刷需要实现的规模化生产和一本起印的理想本就冲突。

  此外,在各出版社正在进行的资产数字化过程中,多数只是从档案数字化角度来进行的,而没有从再出版角度,其生成的数字资源质量与数字出版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数字化资源应该是至少可以达到影印版的出版印刷要求。

  另外,在传统的图书出版流程中,其所存的电子文档是否完全可以实现数字化出版印刷的需要,也值得观察。目前国产主流排版软件所生成的PDF文件是虽然宣称是符合工业标准的,但内部是否内嵌了字库,是否还需要高精字库的支持才能发排,是否存在着动态加密而需要专用的输出软件都需要考虑。今天再次输出当然没问题,多年后由于这些文件就可能输出不了。早期电子出版系统刚刚出现时很多单位也曾经存档过大量的排版中间文件、PS文件,今天来看很多难以再次利用。

  按需印刷看似美好,但每一个优势从经济角度却又是难以实现的。如绝版书的再印。当然,如果需要购买一本三十年前的已经绝版的图书,用数字印刷机一本也是可以印出来的。但问题在于这本绝版书有电子文件吗,可能那时是铅印,印版早就没有了。哪怕是90年代出版的,有电子文件,现在还能输出吗?那不行就影印吧,但找到了原版书谁去扫描,为一两个读者的需求去做这个事儿当然从经济角度是划不来的。目前图书资源没有完全电子化的时候 ,所谓的绝版书再印只能是理想。

  又如短版书的按需印刷。如果一本书出版时就明确是短版书,甚至短到只能数字印刷而不够现在已经很低的胶印起印量,那出版社从编辑、审校、设计到出版发行的大量投入也是很难回收的。如果这本书不确定是不是短版书先做市场测试,就印刷成本来讲,现在用胶印印刷1000本书的成本也并不是高到不可接受,还免去了如果畅销很快再印的烦恼。其实,数字印刷更多的是在样书制作或少量特殊需求上,而不是一种主流出版方式。

  再如,很多观点认为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在成本和工艺上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就将大印量图书采用按需印刷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不断印刷、不断添货。这也是有问题的。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可能成本一致就随机选择。更重要的是,数字印刷的质量还是要低于传统印刷。当初始印量达到传统印刷时,就不大可能再选择数字印刷了。

  还有人提出自助出版,在目前书号管理体系下,自助出版更是不可能的。

  按需出版的思考

  按需出版下的按需印刷分别要由谁来执行,是出版单位还是印刷企业还是图书发行单位,这本不是难题,但一直以来却没有形成定论,各方争流,成为制约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发展的重要瓶颈。一些出版社使用政府资金支持引进了基本的数码印刷数备,一些出版单位则以更大手笔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按需印刷生产基地,还有就是印刷厂出于技术跟随的需要也有不少引进了适合于图书出版的各类型的数字印刷设备。

  从理论和国外的实践上看,按需出版的最好执行者是书店而非出版社,更不是印刷厂,因为只有书店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掌握“需”,它可以真正对接读者。在我国的图书管理体系下,书店没有出版这个权限,但通过委托生产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就权当是书店的内部印刷厂。

  目前原有的新华书店体系已经日益弱化,总店及发行所已完全收缩,根本无力承担这份重任。各地仍然分散存在的新华书店由于规模和覆盖面的原因,也无法担此重任。倒是京东等新电商渠道有实力、有动力也有可能,只是图书在那里不是主业,当然没有热情。

  从这个角度看,按需出版不是出版业的革新,不是印刷厂的创意,更应是全国性的图书连锁机构如新华书店最合适的创新模式,这与国外按需出版的特点是完全一致的。或许通过版权合作,按需出版可能成为新华书店总店体系再次重生的难得机会。

  有几个问题不得不说。目前大量的应用于按需印刷的数字印刷设备,多数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引进的,由于投资方向的限制,向出版社的支持资金多数只能引进可以形成固定资产的数字印刷机。完全市场化的企业自有资金引进的印刷设备并不是主流,而且多数都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另外,目前出版社已经全部转企,如果出版社的数字印刷部门具备一定规模后,实行企业化管理也是大势所趋,以出版社内部部门存在的时间并不会很长。从目前来看,世界上还没有一家出版社投资印刷设备只是为了服务自己出版社的印量需求,按需印刷的起始者美国闪电源公司也是基于掌握大量电子数据的属于一个巨型出版集团下的第三方企业,这是印刷厂和出版社两个专业领域的差异,生产量巨大的轮转数字印刷机,其所需要的业务量绝不是一家出版社所能支撑的。

  除了出版技术性问题外,按需出版还面临需求形成、出版资源的限制和束缚等其他问题,这才是按需出版理想实现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限制因素,例如,现行的图书发行体系还没有形成完全以数字化支撑的大数据模式,传统的先看后买购书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更重要的是对于书号资源的管理模式也难以支撑理想化的按需出版。

  结 语

  本文的很多分析都是基于技术发展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而分析的,没有考虑技术变轨和经济、政治等突破性因素的影响。例如,数字印刷机实现了技术突破,使用传统油墨实现数字印刷呢;更如果在环保要求下传统印刷厂大量退出呢。都是不可预期的因素。

  无论是一种出版理想还是一种出版物生产方式,数字化时代的按需出版已经开启新的旅程。数字印刷只是数字出版的一个环节,数字出版还包括数字资源、自动化的编校排等数字化内容生产体系的支撑。大数据将支撑从数字资源的生成、调配、整合、发布、印刷的全过程,实现真正的按需出版即将具备条件。

  现在很多科技类、教材图书不仅有纸质版,还有课件、程序,有和还有网站;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近年来各出版社也都在积极推进图书资料等历史资源的数字化工程;电子图书的出版和使用在人们生活中也在日益普及。大量的上社引进了数字印刷设备,数字印刷已经是出版社印刷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价和管理模式已经完全成熟。基于多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按需出版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在印刷行业,传统印刷数字化进程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传统印刷方式下的起印量越来越低,有的已经低至百册;数字印刷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主要成本构成的全保费用价格已大幅下降,印刷质量和分辨率大幅提升。在小批量印刷上,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成本都在下降且正日益接近,困扰图书出版业的最低起印量已经基本不存在。

  可以说,当前的按需出版正在迎来最好技术环境,出版业者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根据读者需求做好各种资源的出版,而不再受困于印刷数量和印刷成本。

  可以期待,按需出版的理想,即将取得实质性的实现。

关键词:按需出版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