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看他们如何解读人工智能的未来

时间:2016-03-23 来源:商报

摘  要:
今年的两会期间,一场由谷歌公司开发的机器人阿尔法狗与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格外引人关注。大战期间,阿尔法狗几乎占据了全球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各种战果猜测五花八门,国际媒体各种强势报道,国内媒体也不示弱,在报道两会的间隙,字里行间也不乏阿尔法狗的身影。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今年的两会期间,一场由谷歌公司开发的机器人阿尔法狗与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格外引人关注。大战期间,阿尔法狗几乎占据了全球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各种战果猜测五花八门,国际媒体各种强势报道,国内媒体也不示弱,在报道两会的间隙,字里行间也不乏阿尔法狗的身影。

  虽然赛前李世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地说:“我会以5:0战胜阿尔法狗的”,但让李世石意想不到的实战结果却是自己以1:4的比分败给了阿尔法狗。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的大讨论:机器是否能够代替人类?机器究竟能不能理性思考?人类有别于机器的特殊之处究竟是什么?本文仅从出版的角度对近期出版的相关图书作一个简单梳理,看看这些人工智能方家是如何解读他们的研究对象的。

  当人工智能拥有意识和灵魂

  当遇到一个机器人告诉你,他有灵魂时,你该如何回应呢?

  3年前,由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历时3年筹备拍摄的科幻爱情电影《她》(Her,又名《云端情人》)曾经风靡一时。故事讲述的是现实中情场失意的主人公西奥多爱上了人工智能系统莎莉曼,这部不具有任何物质载体的机器拥有迷人的声线,温柔体贴而又幽默风趣,不仅善于理解与倾听,而且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在经历了多次情感互动之后,西奥多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但就在此时进化速度惊人的莎莉曼却即将离开,因为人类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的情感需求。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高比分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事件,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可能性。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机器具备了情感,是不是就可以取代人类? 在《情感机器》(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版)中,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有力地论证了:情感、直觉和情绪并不是与众不同的东西,而只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他同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思维有时需要理性推理,而有时又会转向情感的奥秘,并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建模,为我们剖析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为大众提供了一幅创建能理解、会思考、具备人类意识、常识性思考能力,乃至自我观念的情感机器的路线图。

  有关人工智能是否拥有意识和灵魂的话题,早在199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就出版了《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越人类智能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4月版)。这位曾发明盲人阅读机的人工智能专家在书中大胆预测:21世纪,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机器不仅具有智能,而且具有灵魂,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而人类身体中植入了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将比现代人类更长寿,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而虚拟现实有可能使人机发生“恋爱”,这不是科幻小说,更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库兹韦尔为我们描述的“灵魂机器的时代”。

  与此同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人工智能的未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版)中指出,2045年,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储存在云端的“仿生大脑新皮质”与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将实现“对接”,世界将开启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奇点”到来。库兹韦尔通过对人类思维本质的全新思考,大胆地预言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坚信,未来人类一定会制造出可与人脑相媲美的“仿生大脑新皮质”。它们甚至比人脑更具可塑性,并可放置在云端,与遥远的人类生物大脑远程相连。

  无独有偶,《失控》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K)在近期出版的一部漫画作品《银带》(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版)中也表示,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可以有精神的;技术并不是无灵魂的,它可以拥有精神品质。换言之,他也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可以拥有自己的精神品质的,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

  当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

  面对终将到来的机器觉醒,人类该何去何从?

  毋庸置疑,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今后数年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拥有了学习能力的机械在超越人类能力的时候,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日本人工智能学权威松尾丰在其最新著作《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版)中通过回答上述问题,阐述了未来人工智能的种种可能性,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社会。同时,作者在其另一著作《人工智能狂潮:机器人会超越人类吗?》(机械工业出版2016年1月版)中独家揭秘人工智能50年发展历程的三次爆发:运算能力爆发,知识能力爆发,学习能力爆发;并指出“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让第三次浪潮进化为“狂潮”——导致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的诞生。

  “机器是否可以在未来某天像人类那样思考?”已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事实上,自IBM的沃森首次参加电视智力竞赛开始,人工智能就开始为更多研究领域以外的人所关注。计算机已经从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发展成为具有认知系统的复合型机器,它们开始具有感知、听觉、视觉、嗅觉,甚至能适应人类,自主学习。《机器智能:认知计算打开一个新世界》(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版)探讨了认知计算的当下发展成果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IBM研究院的两位资深研究专家站在人工智能的最前沿,深入分析了人与机器如何高度配合才能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展望未来计算的窗户。

  如果把机器获得思维能力看作是一种进化,那人类具备不朽之躯同样也是一种进化。这是一个野心勃勃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人和机器到底谁能赢得未来?这是《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在其重磅力作《与机器人共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版)中发出的诘问。作者从多个维度描绘了人工智能从爆发到遭遇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发展历程,直击了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语音助手Siri等前沿领域,进而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的终极关系,并重新定位了人与机器的关系。

  “机器是否能够替代人?”是人工智能的根本问题。当机器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机器会取代人类、灭绝人类,还是漠视人类,就像人类现在对待其他非人物种那样?超人工智能有可能帮助人类获得永生,也有100万种方法可以毁灭人类。面对终将到来的机器觉醒,人类该何去何从?《机器觉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版)从研究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来;而《最有人性的“人”——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启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10月版)则从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的试验以及哲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人的特质,列举了丰富的实例,从而给读者展示了对人、智能、人工智能以及人性的深度思考。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问提到阿尔法狗时,一句“机器终归是人制造的”给了我们人类足够的信心,而近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中国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进行的跨国对话中也表示,不必担心机器战胜人类,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机器会比人类更强大,但不会比人类更明智”。

  除此之外,有关人工智能的著作还有《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人工智能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11月版)、《机器人科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1月版)、《1024: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版)、《自主性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等值得关注。

关键词:人工智能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