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印刷网

印刷人谈印刷之女承父志,再续印业之兴

发表于:2018-03-06印刷工业杂志社

  印刷,一直悄无声息地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默默无闻地服务于每一个人。而我们对于印刷的态度,或是因为太熟悉,所以反而看不到其存在之重要。

  相较于印刷圈外人与印刷的小火花,印刷人,之于印刷,则有着更多的故事、更复杂的情绪——他们,如是说......

  人生的故事往往从偶然开始,加上冥冥之中暗藏在心中的那股力量,以及时间的“恰好”,就构成了今天的记录和明天的回忆。

  1987年,已经调入包头市国税局的父亲,因为曾有过在工厂经营的经验,被派去当时隶属于国税局的包头税务印刷厂当厂长。那个时候,我还在读高中。印刷厂与我家分别在包头的东河区和青山区,相隔很远。父亲每天早晨6点出家门,两个半小时后才能到单位。冬天更是披星戴月,我清楚地记得父亲的一句话:就算是全副武装,到了单位,全身也都冻透了。

  因为好奇,有一年寒假我央求父亲带我到其厂里去看看。那时我第一次见到铅字字模,字模被装在一个个小木盒中,按照字母顺序、字号排列。我当时想,好在是印发票,排版简单,要是排本书,那得需要多少字模,排多少天?! 印刷机是单色四开的,续一张纸,印刷一个颜色,印完取出码齐,多个色就得多次上机套印。印完了还要配页裁切。记得整个工厂占地面积也就300多平方米,现在回想起来实在简陋。但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印刷厂,在父亲和其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的时间,不光把当初建厂时借的3万元全部还清,还在后来称之为包头市高新区的地方置地1.5万平方米,新建了厂房,购置了设备,员工也从20多人增加到80多人。到父亲1995年底离开的时候,印刷厂的资产已经超过300万元。

  1995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深圳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报到。我的专业是化学工程,曾经的理想是科学家或教师,而进入中华商务,确是一个偶然。那个时代是挣脱束缚、渴望自由的时代,我和绝大多数莘莘学子一样,对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充满向往。于是在同学们的鼓动下,1994年底我与他们一起参加了广州人才招聘会,并不知所然地投了份简历给中华商务,而恰恰是这份简历,带我踏上印刷这条路,一走就是22年。

  深圳真是个生机勃勃的城市,似乎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从早到晚都是那么的活力四射。初入中华商务,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印刷门外汉,曾有的关于父亲印刷厂的那点儿记忆,与我所见已是大相径庭。好在我的血液中涌动的是父辈那股不服输、坚忍不拔的力量。我用很短的时间对印刷的流程和工艺略知一二,在报价大致不会错的时候,便壮着胆子独立接待客户、承接业务。那个时候,“中华商务有个会说普通话的朱小姐”就是我的名片。我因此结交了很多很好的客户朋友,多年后,我们依然有联系,只是为了听听彼此熟悉的声音。

  我和父亲性格最像的地方就是做一件事,要不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从业初期,也曾有人劝我再考博士回学校教书,或考托福、GRE出国,但我觉得当时的工作,让我每天都充满挑战,每天都在进步,因有人信任而很满足。所以虽有过短暂的内心波动,却因中华商务给了我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舍不得离开。当时我想,既已干了印刷,那么就让我的科学家梦、教师梦随风而去吧。

  比起父辈,我是幸运的,赶上了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好时代,也赶上了中华商务大力发展的好机会。我有幸,将在香港中华商务学习的海外业务的外贸知识用于华联印刷,开始了北京印刷企业大批量承接海外订单的先河;我有幸,将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既经历过销售高速增长的快乐,也同样能克服困难,度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期,走出困境;我有幸,在印刷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与奋斗。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如果没有父辈那一代在改革初期孜孜以求的探索尝试和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句口号,更应该转变成行动。让我们继承父辈们的志向,为印刷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而继续砥砺前行。

  (本文作者为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关于必胜印刷网
必胜网为印刷行业客户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专业内容的收集、新闻资讯的发布、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为行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等主导业务。
Copyright(c)2017 Bise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