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职工职业技能,促进印刷产业发展
――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北京赛区大赛总结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主办,北京印刷协会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北京赛区竞赛”经过报名动员、理论培训、实操竞赛等过程,历时6个月已圆满结束。本届比赛共有41家企业、6所院校计317名选手参加平版印刷工、平版制版工、报轮印刷工、网版印刷工等四个工种的比赛,最后决出四个职工组、三个学生组共七个单项的成绩。经大赛组委会评定,有43名选手获竞赛奖、12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16个单位获组织奖,22人获得优秀工作人员奖及优秀裁判员奖,至此,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北京赛区的竞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大赛是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第二届全国印刷技能大赛的部署进行的北京赛区的竞赛。市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本届大赛,及时印发了《关于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北京赛区竞赛的通知》,冯浚科局长亲自出任大赛组委会主任,梁成林副局长在大赛启动仪式上亲自动员,北京印刷协会就北京的竞赛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印刷处的领导和北京印刷协会人员多次深入到比赛现场视察工作,高度关注着大赛的进程。
北京印刷学院、中国网印协会、报业协会印刷分会、北京印刷质量协会、全军印协给予大赛的组织工作以积极的协助;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数字出版培训部承担了平板制版培训和组织比赛的任务,北京印刷学院、宣武第二职业学校、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公司无偿提供培训和竞赛场地,北京天龙物资公司向大赛无偿提供了油墨。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公司为大赛胶印比赛无偿制版和比赛墨样。
请允许我代表大赛组委会向为本届比赛提供无私支持的单位、企业致以崇高的谢意!向为本届比赛做出奉献的工作人员表示谢意!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表示祝贺!
下面就本届比赛作简要总结。
一、根据行业需求,办出大赛的特色
印刷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系统的、高水平的培训,可以说是提升和检验职工技术能力的绝佳平台。大赛组委会在大赛方案制定中就明确了组织大赛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企业培训一批人才,要贯彻大赛与等级工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报名阶段向企业做出承诺,将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系统的培训,凡在大赛中成绩合格,都可以取得等级证书。北京印刷职业鉴定所在赛前和赛后发挥了作用,大赛结束后,重新把及格的选手再次集合起来,对近200名双项合格的选手进行了等级工的再培训和测试。将对一批通过考核的选手颁发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的技术等级证书。这是这届大赛北京赛区的一大特色,很好的发挥了调动企业教育机构以及参赛选手参加大赛的积极性。本届比赛北京地区的参赛单位数量,参赛选手人数、比赛工种规模都创了历届比赛之最。
这次大赛包括了印前、印刷四个工种的比赛,大赛组委会还应三个印刷院校的要求设立了三个学员组的比赛。参加大赛的单位不仅有市属企业、央企、军企、更有二十多家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及外资企业参予。使得本届大赛更具代表性、广泛性和权威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日益被全行业认可和重视。
参赛选手大都是企业初赛胜出的优秀职工代表、他们深知背负的责任和期望。非常珍视这难得的机会。为了参加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的培训,许多人是刚下了夜班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培训课堂,聆听专家的精彩辅导,或认真作笔记或与专家们进行互动问答,场面时而安静,时而热烈,情景时常让比赛组织者们动容。为了取得好成绩选手们生产、学习两不误,许多选手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进行复习和准备。本届比赛北京赛区共进行了十二场集中比赛和近八十场分赛。选手们遵守比赛纪律、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员,没有发生一起不服从裁判员执裁的事例。体现了良好的文明素养。
为了组织好比赛,参赛单位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持,设备保障等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许多企业在生产任务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把厂里最好的四色机进行维护保养提供大赛使用,通过初赛选拔选手参加大赛,对推荐到全国大赛的选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保证他们到上海、深圳参加全国的决赛,显示了厂领导尊重支持高技能人才的胸怀。有力的支持了大赛的进行。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国家培养印刷人才的高等学府,在大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曲德森院长亲自担任学院大赛组委会主任,不仅组织了学院内部竞赛,还承担了北京赛区学生平版印刷、网版印刷的培训和比赛,报业轮转的理论培训、考试,印刷版的鉴别及质量鉴定的比赛,该院派出的选手普遍取得较好比赛成绩。宣武第二职业学校做为北京地区培养中等印刷技术人才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日益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次组成二十八人的代表队参加学生组的竞争,学校专门组织优秀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还为北京赛区制版竞赛提供专业机房、教室配合平版制版工的理论培训和比赛。机工印刷厂投入人力和场地,为大赛担负起了纸张裁切、存储和发放的任务,工作一丝不苟,保证了各分赛场竞赛的正常进行。
每次比赛过后,专家组都严格按照规定和纪律,进行紧张、公正的评判工作,多次工作坚持到深夜。通过笔试与实操成绩的综合评定,平版制版工产生前六名;平版四色机印刷工产生前六名;平版轮转机印刷工产生前六名;网版印刷工产生前六名;平版制版学生组产生前六名;平版印刷学生组产生前三名;网版印刷学生组产生前三名。针对参加全国平版印刷比赛选手的共性问题,专家重点培训了理论和实操指导,大赛要求有油墨调试和密度仪的使用,一些选手从未接触过,也在培训中补了一课,使这些选手增长了见识。
由北京选拔推荐到全国参赛的选手,在决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其中北京西京印刷有限公司的于立志、丁超峰和北京国合海达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克利三位选手分获全国网版印刷工第一、二、五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北京印刷学院的张培天同学在平板印刷学生组决赛中获第5名,苗逢春同学在平版制版学生组决赛中获全国第二名,张建同学获网版学生组全国第二名,这些选手将在全国大赛总结表彰中获奖和相应的称号。
比赛结束了,名次也已经尘埃落定,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参赛选手各自的生产设备条件不尽一致,比赛环境不同,尽管各工种专家们本着“弱化机器设备,体现选手能力”的原则,设计比赛内容和标准,但各参赛企业管理上技术装备的强弱、优劣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取得好成绩的选手要戒骄戒躁,不能盲目自大,要看到差距和不足,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成绩不理想的选手们更不能怨天忧人,妄自菲薄,要知不足而后勇,奋起直追。比赛的胜负是暂时的,平凡而火热的工作一线才是最终创造卓越业绩的广阔天地。
二、冷静思考,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在这次大赛中,由北京赛区推荐到全国大赛的选手,取得了优于上届的成绩,其中网版印刷工有三名选手由于名列前五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学生组在三个项目竞赛中,都选手有进入前五名,报纸轮转印刷工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决赛总分北京赛区由于占参赛项目全等因素,名列第二名。
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应清醒的看到我们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尽管参赛选手多是是企业中的骨干,但在理论考试中有部分选手的成绩暴露了基础知识的不足,从印刷、制版职工组在全国大赛中的成绩,也看出江苏等地远比我们要优秀。在我们的各项比赛中同样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参赛企业和选手们不足与缺欠。
1、企业管理松懈,机器装备保养粗放。比赛中看到有的企业机器设备缺乏规范的调校和保养,生产工艺过程不规范,有的选手竟然不知道必要的工艺数据和标准,不会使用检测工具,这样怎么能生产出精细产品,满足市场的要求,怎么能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生态环境参与竞争和生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狠抓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当务之急。又如有的参赛企业有较好的机器设备,却发挥不出先进功能和应有的质量水准,存在着盲目拼设备追求产量的倾向,长其以往,后果可想而知。各种各样的问题单独讲都是个别存在着,却看出企业的管理素质有待提高,有待规范化和精细化。
2、通过比赛也暴露出我们的选手技术理论水平不高,操作技能素质不全面。本届比赛技术理论考试也不理想,这里有时间短,缺乏系统辅导等客观原因,但也反映出企业基础理论培训不够,职工技术理论修养欠缺,重视实际操作技能轻技术理论的倾向比较普遍。
在实操竞赛中各参赛工种的选手,普遍存在抓不住比赛重点,盲目操作的问题,有的选手把精力和时间大量放在非赛点的内容上,事倍功半,有的四色机选手竟然对颜色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敏感。制版工对软件使用不熟练、不规范等等,反映出企业和职工平时不重视技术理论,操作技能的学习,标准不高,眼界不开阔、缺乏进取后劲的问题。
3、在大赛组织、考题的设计规划上,我们组织者也存在着疏漏,考虑不周全等问题。我们今后工作要加以改进。力争使今后的比赛工作更科学、更严密、更尽善尽美。
北京是首善之区,但也容易产生夜郎自大的毛病,实际中北京的技术队伍、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在规范化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总之,通过这次大赛,我们认识到企业的素质、职工的素质、大赛组织者的素质都要努力提高,才能使大赛水平不断提高。
大赛不会年年搞,但对职工的培训是要常年开展,要把对职工的培训当成制度坚持下去。北京印刷协会将在出版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加大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准备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必要的组织,本次大赛的专家进入协会的人才库,随时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师资力量。同时为配合企业对员工进行短期培训,我们与北京毕升培训学校和北京宣武二职协商,按企业需求开办各类各工种的专业培训,为企业服务。也希望各企业制定可行的培训规划。
或许企业中会出现高技能人才的流失,这首先要形成制度,保护好企业的利益,另外也要看到企业的社会职能。要打主动战、进攻战。我们的企业家要有培养和吸纳人才的胸怀,更要有允许人才流动、鼓励人才追求发展的雅量,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流动是必然和必须的,企业只有靠机制、靠事业、靠团队凝聚力留住人才。否则因噎废食一味的放弃对职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将把路越走越窄。
只要我们全行业上下共同努力,务实工作,在五到十年的时间,使北京全行业的职工素质有一个大的提升。为首都印刷产业的全面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201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