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
关于“鬼影”问题的一些探讨(图)
2003-09-19 12:12  ???:4814

 (本文为必胜网独家约稿,严禁转载,转载必纠。)

   在我们的论坛上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鬼影”的问题,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有数月之久了,不过到现在为止仍是我们论坛上的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鬼影?鬼影有什么特征?鬼影是怎么产生的?使用什么办法能够有效的避免鬼影等等。以下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介绍。

    什么是鬼影呢?
    这是一个定义规范的问题,如果这个定义搞不准确,甚至是搞错了,那么也就谈不上对鬼影的探讨了。鬼影的概念来源于国外,英文是GHOST,也就是鬼的意思,可能是最初在印刷品上发现“鬼影”的人觉得鬼影的出现原因实在是不可思议,而取“鬼”本身具有的神秘的意味来命名的。

    图a是我们在印刷时希望印刷出的图案,“ABC”所在的位置为叼口方向,先接触油墨,红色实地的位置相对于文字“ABC”在拖稍方向。当文字部分和实地部分的距离(图b中兰色箭头标注的距离)刚好在墨辊的直径范围内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在印刷过程后出现图b的效果,即在实地部分出现一个浅淡的印迹(图b中绿色箭头标出),当然这种印迹是我们不希望得到的,我们将这个印迹称之为鬼影。

    鬼影的出现需要几个重要的前提:(1)在叼口方向上有需墨量比较大的图案或是文字,这是鬼影出现的图案基础;(2)在拖梢部分有需墨量同样很大并且面积比较大的图案,这是鬼影的载体;(3)叼口方向图案部分和实地部分(或墨色浓重的大面积图文部分)的距离刚好和着墨辊的直径成倍数关系。(4)具备了以上的条件就有可能在印刷过程中出现鬼影,当然也很有可能不出现。
    鬼影是怎么产生的呢?
    实际上鬼影出现的原因并不是很复杂,了解了鬼影出现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鬼影的出现并不是不可思议的。
    叼口部分的图案先接触墨辊,也就是说墨辊先向叼口部分的图案供墨,如果叼口部分的需墨量很大,就会在着版墨辊表面上留下较深的墨层潜影。当着版辊完成向叼口方向的图文部分(如图a中的ABC)供墨后,转回并开始由供墨墨路补充油墨,但当先前的叼口图文部分用墨量比较大,即在着版辊上留下的墨层浅影比较大时,这时的供墨有时就无法将潜影部分补平了。于是在墨辊继续旋转到下一圈向叼口方向的大面积图文供墨时就会将这种潜影用浅影的方式表现出来。
    和以上相同图c所显示的也是一种鬼影的情况,即将叼口部分的阴图“ABC”用深色图案的形式表现到拖稍部分的图文上。

    产生鬼影后如何处理呢?
    在没有鬼影消除装置的机器上我们通常用以下一些方法:
     1. 串墨辊的串动量加大;
     2. 适当的加大串墨辊和靠版墨辊间的压力;
     3. 拖稍处加实地条,以此来吸收空白处多出的墨,可以解决一点问题;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鬼影的解决主要还是从设计和墨路的改善上来下手,实际上在很多时候鬼影并不能从印刷机构的调节上完全的从根本上解决,更根本的方式是从设计和制版上根本解决:
     4. 对于某些版子,如咬口处多是镂空小图,中间往后到拖稍是大实地,这样的版子可以掉头晒,拖稍咬口对掉,也可以解决问题;
     5. 设计的人要懂印刷,从设计上解决。比如说避开用墨量比较大的图文(尤其是叼口面积比较小拖稍面积比较大的图文)在印版上面的周向对应,或是设计时将叼口处较小的图文和拖梢处较大面积的图文对调。
     6. 另外在对印刷品上的图案进行组版时,要注意尽量避免相对应的两块图案间距恰好和印刷机上靠版墨辊的周长相同。

    在我们实际印刷中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图d所示情况也和鬼影出现的情况如出一辙,在设计中也要尽量避免,如将图示的拖梢部分的图案块和叼口部分的图案块进行对换。能够有效的对图示出现的图案上的浅色印痕进行避免。一旦出现图示的情况,处理的方案和以上针对鬼影的处理方案一样。

    在现代比较先进的印刷机上针对鬼影有什么解决方案么?
    海德堡公司今年来推出的印刷机针对鬼影问题在印刷机的墨路机构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调整。比如说在近年生产的CD102系列的墨路上添加了一个单独的串墨机构,这组串墨机构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主要是针对鬼影)由操作人员决定使用(落下)或是不使用(抬起),这样能够将墨路上的墨膜在短期内打得更匀。该机构对于鬼影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罗兰公司生产的新型的商业轮转上,三根靠版墨辊其中后两根是可以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轴向串动的,串动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该装置对于消除鬼影也同样非常有效。
    国内的印刷机如北人的N300 和BEIREN 104系列胶印机均采用气动控制的靠版墨辊轴向窜动装置,用以有效的消除"鬼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