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视点
印刷行业是否存在工资被增长
2009-08-11 09:48  ???:1689

  8月4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广东省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上线(警戒线)为12%,下线为零或负增长。相比于2008年10%的工资增长基准线,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下线为零或负增长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另据报道,各省市应该在上半年公布的工资指导线,而目前仅有广东、山西、青海、云南、吉林、湖南、陕西等省发布,直辖市中上海市与天津市作了发布。而在已经发布的这几个省中,跟往年相比,也都相应“下调”了今年的工资增长基准线。
与工资指导线下调相呼应的,是2009年8月9日晚上北京电视台一档对话栏目,参加节目录制的一位企业家明确无误地表示,现在国家政策鼓励的是减薪不裁员,而他也承认,他的企业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既在减薪也在裁员。

  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统计数字。据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同比增长12.9%。“由于工资增长的刚性和工资发放的滞后性,造成了工资增长并不像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迅速下降,”这是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做出的解释。

  对于这个拗口的解释,不是研究统计的笔者的确很难理解,但是在印刷行业,职工工资的滞涨却是不争的事实。换言之,印刷行业的从业人员存在着工资的“被增长”!

  早在2007年,上海东方网的一篇报道就曾经指出,“上海市印刷行业一线员工中3年没加工资的近四成。”而上海市总工会社会保障部、市新闻出版产业工会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处最近对该行业职工收入状况的联合专题调研显示,印刷行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缓慢,不能同步享受产业发展的繁荣。

  据悉,当时进行的这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覆盖了全市近5000家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印刷企业。调研报告称,印刷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印刷行业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偏低,2005年平均月收入1500余元,仅是2005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81.5%,与2005年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比则更低,只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8.4%。

  2009年初,东方网发布了关于印刷行业的最新统计。2008年,上海市印刷企业人均工资为2.76万元,比2007年的2.3万元有较大的提高,人均增加了0.47万元,增长了20.43%,但仍低于全市职工的平均水平。

  2009年4月,北京印刷协会支持制定的《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开始试行。从这份《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中,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地区2007年印刷抽样企业人工成本平均为23145元,而当年北京市社会年平均工资为39867元,印刷企业的工资水平远低于北京市年平均工资。

  其实在印刷行业,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上海、北京的工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即便不是最高的,也已经属于较高的。上海、北京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而从2008年开始,中国印刷行业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整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滞涨甚至负增长。在这种前提下,印刷行业职工工资再想上涨几乎是痴人说梦,根本没有可能。

[next]  印刷行业是个竞争性行业,由于之前一个时期印刷行业的无序发展,导致了行业整体产能的过剩,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压力。目前,印刷企业的运营利润正在变得越来越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获得利润,印刷企业在开源困难的前提下,能够做的也只剩下节流了。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生产成本中主要包含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等诸多因素,其中有一些是省不下来的,还有一些节省了就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而最容易控制的,也只有人工成本这一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印刷企业的经营者一提到节约成本,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员、控薪、甚至减薪的重要原因。近些年,印刷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相比,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而印刷行业职工也成为了工资“被增长”的典型群体。

  从近几年的相关报道中,我们发现印刷行业的低工资似乎是“有中国特色的”,因为在欧美发达国家,印刷行业的工资水平并不低。不过综合各项指标不难发现,欧美发达国家印刷行业的人均产出,也远远高于我们。这在告诉我们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如果不是身处垄断行业,那么要想获得高收入,必须具备高效率。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这或许不是普通的印刷企业职工能够改变的,但是只有中国印刷企业的低效率能够获得改变,中国印刷从业人员才能够真正改变工资“被增长”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