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企经验谈
图书成本管理的特点
2002-01-28 12:12  ???:3001

  伴随图书市场的发展,在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出版物的成本管理,以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图书的成本管理与一般企业的成本管理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其共性主要体现在都要经过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总成本、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过程和程序。其特性主要体现在:

  一、图书出版的特点

  1、生产周期长。一本书从选题策划、组稿、发排、校对、印刷、装订一直到工厂结清全部账目,长者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短者也要几个月时间。

  2、委托外加工。目前,一般出版社都没有自己的印装厂,图书进入发排环节以后,均需进行外加工;另外,部分图书的责编、复审、校对工作也要委托社外做。

  3、品种多、印次多。一般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上百种,重印书上百种。其中某些畅销书重印的频率更高。

  4、生产工序多。一本新书从组稿、审稿、发排、校对,到制版、印刷、封面制版、封面印刷、压膜、装订要经过十几个工序,成书以后还要有计算稿费、发放稿费等项工作。即使是一本重印书,也要经过原材料调拨、正文印刷、封面印刷、压膜、装订、稿费发放等六、七道工序。

  5、在产品多。由于前述四个特点的存在,形成了图书在产品多这一生产特点。因为任何一体书某一项费用一经发生,在财务账上就要体现,有一项费用没有结清,都不能作为完工产品结转。因此,任何环节的工作都有可能影响到成本的顺利结转。

  6、材料费占成本比重大。图书直接成本一般来说,按成本项目分为正文纸、装帧材料,稿费、审核费、排版费、印刷费、封面费、压股费、装订费等,其中的材料费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较大,一般在40%以上。

  二、图书出版成本管理程序和措施

  根据图书出版的特点,在成本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结账程序要规范。规范结账程序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作用极为突出,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结账程序不规范造成的。我社1997年前一直采用出版科审核计价单、财务会款的办法,常出现旧账未清,又添新账,计价单填写不规范,时有书名填写不准、印数不清的情况.造成了成本结转周期延长,成本信息滞后。我们认真分析了这一现象,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结账程序。提出了“计价单先行”这一措施,以此加大结账程序规范化管理的力度。“计价单先行”使财务掌握了主动,在付款以前,计价单经过出版科初审后,再经过成本会计审核,书名、版次、印数、印张、定价等审核无误的“结账审请单”经相关人员签字后,退回一联给早请结账单位以备结账。规范结账核算,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成本核算周期,同时也提供了详实的成本信息资料。

  2、计算机建帐立卡。如前所述,由于图书出版生产的特殊性,在产品很多,一般来说,我社的在产品数量在五六百个品种之间,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立卡方法,即便有了规范的结账程序,也仍然存在着入账难或重复立卡的现象。我们在分析了存个问题的基础上,在立长方面做了一些变动,分三步考虑立卡问题。第一步以书名的第一个字汉语拼音字头为立卡分类标准,第二步以时间顺序为分类标准,第三岁以是否为新书为分类标准。这样立卡的结果就使同一本书不同印次的卡片号之间有了必然的联系。对于一本特定的图书来说,无论重印多少次,每次印数是否相同,对于成本费用的对号入座都没有影响,因为在计算机打印的“在产品成本表”里,卡片号有内个联系的一本书会自动地排列在一起,每一本书版次、印数以及还缺哪些费用一目了然,这样既解决了成本费用人账难的问题,也避免了重复立卡而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所以,科学立卡是出版物成本管理的又一特点。

  3、及时掌握出书情况。及时事握出书情况对正确计算图书成本很重要,掌握出书情况的最有效渠道就是从出版对获取样书。我们原来从资料室获取样书,有两个问题,是时间不及时,有时重印书都已经该结转了,样书还没有送到;二是样书不全,有时某一种图书重印了,与上一次相隔时间很短,相关部门并不知道,所以资料室可字能得不到样书,也就不可能给财务送样书。从出版科取样书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既保证了及时,又保证了齐全,对正确建立成本卡片、正确核算费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4、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内存在,在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各式各样的问题,成本会计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一不能躲避,马马虎虎的过去,二不能埋怨、责备,而应该积极想办法,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在沟通的基础上,再商量就容易解决;还有一些问题沟通了也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