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几则关于印企员工大量流动和部分企业招工难的新闻,不禁让人联想颇多。印刷工人的生存现状再次受到了整个行业的关注。
2008年的春节前夕,尽管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遭遇了近百年来罕见的雪灾,但总算在全国军民一致的齐心协力下共渡了难关。这次百年不遇的雪灾,令人猝不及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场天灾浩劫中,部分印刷企业也因为一些物资原料的运输受阻,产品供应系统的暂时瘫痪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对于某些印刷企业和工厂来说,这场意外的“寒流”与之现在年初的这场“人员流失”所造成的损失,相比之下,可能后者更甚。
从岁末到年初的这段时期,一直以来都是被国人公认的跳槽高峰期。很多职场人士都希望在这一段时间内能被更好的“伯乐”相中或者攀爬到更高的一个阶段,这些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求职怪像,但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一整个行业在这一段时间内人员流动出现明显的波动,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了。
在我国,印刷业发展速度虽然每年都在以较快的比例增长,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滞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阶段,信息化自动化的集约型生产毕竟只占了行业的一小部分。低端化的印刷厂数量可以说占据了行业一半以上的数额。因此,从事印刷行业的所有人群中,能懂得电脑操作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人数可以说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仍是车间流水线上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普通工人。印刷厂规模小、效益差,加上成本上涨和经营不善,直接影响了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积极性,就不得不使其中一部分工人“哀其不盛”从而考虑转换东家或甚至直接转行。
对薪酬待遇的不满和出于对自身发展空间的考虑,是87%左右的人员选择跳槽的直接原因。除机械生产制造的生产型印企外,我国多数以上的一些以加工、印刷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印刷企业和工厂,往往都还处于初级的企业发展阶段,再加上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私营民营的个体经济,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对来说比较薄落,原材料价格的上扬又直接导致了成本的上涨,企业利润无疑遭到削减。这样一来员工的待遇就更难改善,更何况一些企业还维持在“保本”的生死线上。
而对于一线的工人来说,发展空间是狭窄而悠长。要想从一个普通的工人熬到班组组长或者再到车间主任不仅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而且到底能不能熬出头也都还是未知数。
当然,从事印刷行业,本身就是一项较为枯燥的工作,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上级的重视并且没有提升的可能,只是周而复始地重试着简单乏味的机械工作,这就为员工的跳槽埋下了深厚的伏笔。
似乎种种原因都表明,印企员工的集体性流失在所难免。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就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员工一批一批地辞工,然后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又一批一批地重新招工。这样不仅不能留住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经验的员工,更不利于企业对于团队的组建,这样下来,损失的还是企业自身。
对于经营效益不够理想的企业,要大力推进人道主义关怀。结合企业自身最大限度地改善员工的薪资待遇,平时工作中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这样,就能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一份关心,一份感动。就算企业在待遇方面可能低于其它周边的企业,但由于员工能体会到企业对其的关心和重视,单从感情上来说,也肯定会留住不少对企业“忠诚”的员工,留下对企业真正死心塌地服务的优秀员工。当然,在这期间,也应该要让员工相信企业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攻克这些困难渡过难关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为员工自定出一份个人的发展空间规划,让员工明了为企业服务会得到怎样的晋升机会和前景回报。不能把员工只视为廉价的劳动力,企业领导应深切了解到自己手下员工对工作的想法和态度,及时排解员工的难处。以德治为先,方能唤起员工更为热情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更能让员工转换角色。
当今社会,大部分企业都很注重“客户满意度”,却鲜有企业关注到“员工满意度”。其实,员工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是直接相关的,“员工满意度”决定“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高,工作热情自然就高。员工潜在价值的最大发挥应是企业额外收益中的相当一部分,并且也能成为一个企业非常可观的无形资产。当然,“员工满意度”高会直接提升“客户满意度”,其效益更应不能小觑。印刷企业,尤其是小型印刷厂应在结合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努力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经验丰富的员工,留住有潜力的员工,这样方是企业振兴的根本。
印刷企业应提升员工满意度,实现人才节流
2008-02-28 11:10 ???: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