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印刷媒体追寻红色印刷足迹之草地篇
2016-09-12 08:49  ???:7604
1 / 17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79085626-1.jpg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68085627-1.jpg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53085628-1.jpg
纪念碑上的文字介绍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31085628-1.jpg
纪念碑上的文字介绍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47085629-1.jpg
红军过草地油画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39085632-1.jpg
红军过草地浮雕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76085634-1.jpg
红军过草地老照片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81085634-1.jpg
红军在藏区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52085634-1.jpg
日干乔大沼泽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40085635-1.jpg
日干乔大沼泽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86085635-1.jpg
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66085636-1.jpg
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文字介绍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44085637-1.jpg
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13085637-1.jpg
红军长征用过的物品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47085637-1.jpg
红军长征用过的物品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99085637-1.jpg
红军长征用过的物品
http://bisenet.com/uploadfile/201609/12/32085638-1.jpg
红军长征用过的物品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轮值主编 《印刷工业》杂志总编 李君

  进入高原草地视线顿时开阔,放眼望去,清澈的蓝,透亮的白,山峦之下,是绿草如茵的大地,黑白相间的帐篷以及黑黑点点的牛羊马群。这样一片水草茂盛的天然牧场,于八十年前的红军而言却是“死亡之海”。

  有文字记叙当年的情形:远远望去,像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林木,没有村舍,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际。草甸之下,积水淤黑,腐草堆积,泥泞不堪,浅处齐膝,深处没顶。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甚至遭遇灭顶之灾。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深入“死亡之海”腹地的红军一面忍饥挨饿,“麦粒一颗颗数着吃,麦粉一把把省着吃”,一面艰难跋涉。在三次穿越大草地的途中,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草海、泥潭和沼泽中。这段历程也被称为“长征中最为艰难的时期”。

  位于红军过草地中心地带的日干乔湿地,沼泽面积约12万公顷,平均海拔3441米。在这块湿地上,我们见到了高高耸立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面记录了1936年7月底,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度过嘎曲,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

  险恶的川西北湿地草原(今阿坝州境内,时称“松潘草地”)考验着红军的意志力与体力,继翻越雪山后,这支顽强的队伍再次挑战生存的极限。据资料介绍,红军过草地有三难和三怕:行路难、缺粮难、御寒宿营难;怕掉队,怕中毒生病,怕踏进泥沼。然而即便条件如此艰难,广大红军战士依然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艰苦的草地行军中,无论干部战士、年老年少,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互助的友爱,乐观主义精神,同困难做着顽强的搏斗,最终他们走出了茫茫草地。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草原的广大牧民群众救助、收留了众多红军伤病、掉队和失散的人员,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为红军队伍保存了革命力量。196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经过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作出的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周恩来总理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面对毫不留情的生与死考验,红军战士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撑,获得了灵与肉的升华。正如碑文所言:“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那么,他们的执着与坚定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示?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立建

  我们改革开放了30多年,在物质不断进步的当下,人们远离了理想,梦想褪色,信念不再,这是严酷的事实。当我们已经发展成为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时候,我们仍感到缺了点什么,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追求的企业是走不远的。

  来到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脑海中好像始终回响着《长征组歌》:“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年红军战士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翻越终年积雪的层层高山,跨越激流汹涌的条条河流,穿过沼泽遍布、深不可测的草地,经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终于赢得了长征的胜利。

  理想与信念,已经多年不提了,这大概也是社会进程中必经的阶段。记得那年在美国培训,与老师课下交流时,我问为什么肯尼迪总统执政三年,至今还有那么多人怀念他。老师答曰:一是他年轻,朝气蓬勃,符合美国审美;二是他的家族为爱尔兰人在美国成功奋斗的典范,符合美国价值观;三是在美国物质高速发展的时代,他成功地将美国精神拉回来了。

  我们改革开放了30多年,在物质不断进步的当下,人们远离了理想,梦想褪色,信念不再,这是严酷的事实。当我们已经发展成为经济规模世界第二的时候,我们仍感到缺了点什么,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追求的企业是走不远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到了该把理想拉回来的时候了。

  《印刷工业》杂志总编 李君

  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三岔路口上,一边是产能过剩的危机,一边是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一边是面临以智能制造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业革命的竞争。如何实现制造强国这一理想信念,需要我们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落落千里草地,自古无人通过,红军却做到了。重温这段草地行军的艰苦历程,每个人都在困惑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红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并不断地挑战生存的极限?答案其实很简单:坚定的信念。正是信念的力量,成就了红军长征中一个又一个传奇,书写了一次又一次悲壮,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就像是一座灯塔,为远航者照亮前路,指明方向。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自我瓦解。

  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理想信念、行动也应随之进步和改变。简言之,理想信念的时代性特质,这要求我们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也可视作中国制造业的历史使命与理想信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从体量上看已是第一大国,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今的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三岔路口上,一边是产能过剩的危机,一边是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一边是面临以智能制造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业革命的竞争。在此情势下,如何实现制造强国的理想信念,需要我们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必胜印刷网主编 袁宇霞

  如果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战士走出这片“死亡之海”?在那个年代既不可能升官也不可能发财,完全凭借的是精神和信仰。 

  “追寻红色印刷足迹”媒体寻访团这两天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上飞奔驰骋, 用现代的方式体验红军曾经走过的长征路。四川境内,高山一座连着一座,水系密布波涛汹涌,高原草原人迹罕至,这里曾是长征期间红军滞留时间最长,环境最艰险,战斗最卓绝,也是牺牲最大的地方。

  为了赶路,清晨天还蒙蒙亮,寻访团便从马尔康出发,直奔红原草地出发。9月初的马尔康清晨,气温已很低,团员们将所有御寒的衣服裹在身上,仍感瑟瑟发抖。穿过4300米的查真梁子-黄河长江的分水岭,便进入到高山草原环境当中,视野顿觉开朗起来,耸立的高山被连绵起伏的低矮丘陵代替,植被也变成草地和矮灌木形态。继续前行便到了红原草原,周恩来总理因“红军走过的草原”而为此地命名,湛蓝天空下宽阔的草原连接天际,色彩层次变更,牦牛和牧马悠闲地觅食,曲折的水流映衬着白云,空气干净清甜,美轮美奂。红原目前是阿坝州内唯一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当年红军走过这片草地和藻泽地的时候,牧民通过牦牛为红军运送物资和伤病员。

  我们一路追寻着红军的足迹来到瓦切日干乔大沼泽,“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便树立在这里。再一次难以想象,这里沼泽、泥潭密布,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暴雨倾盆、时而狂风冰雹、入夜寒流彻骨,就是在这里中国红军与大自然展开殊死搏斗,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取暖,挖野菜、煮皮带、喝凉水,想尽一切办法冲击,茫茫草原残酷无情,夺取了大批红军战士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悲壮的历史史诗。

  如果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战士走出这片“死亡之海”?在那个年代既不可能升官也不可能发财,完全凭借的是精神和信仰。任弼时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曾三过草地,一天一位小战士问任弼时:“首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在我们开创任何一项事业的时候,如果能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的追求,那眼下的各种苦还算什么?还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功呢?

  《今日印刷》杂志执行主编 薛金萍

  人无信不立,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否则就会在精神上“缺钙”。

  从马尔康出发后一路向北,越过海拔4345米的查针梁子之后,“追寻红色印刷足迹”媒体寻访团一行便进入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红原县”地界。仿佛就在那一瞬间,天地骤然开阔了,此前一路的山谷河流画卷,已经完全被海拔3500米的高原草原景观所替代。当站在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前俯瞰对面的草原时,如果不是深知长征的历史,谁又能想到,如今这片开阔壮美的“绿色海洋”,当年却是夺取众多红军生命的“吞人陷阱”?

  1935年8月,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写诗《过草地》:“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这首诗充分描写了当年红军过草地时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据统计当时大概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此。然而,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使是在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的环境下,红军将士们依然怀揣着革命的理想,凭借坚定的信念走出了茫茫草地。

  当年所有红军的理想就是:跟党走,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不忘初心,他们把长征视为一次充满理想的征程,那种“理想信念坚如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鼓舞着他们不断前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如今我们是否有一个催人奋进的理想埋在心间?是否也有一个无坚不摧的信念藏入骨髓?恐怕,现在有人说要“谈理想、谈信念”的时候,大多都被当成一种笑谈。然而,人无信不立,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否则精神上就会“缺钙”。

  作家丁玲也曾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因此,虽然当下我们不会遇到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凶险环境,但是在前行的道路上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同样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那种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印刷经理人》杂志编辑 刘荣珍

  现在的印刷业正经受着环境的洗礼,无论是绿色印刷VOCs排放、技术创新,还是企业走出去等等问题,无不要求企业具备与时俱进的坚定信念,并以此信念为根据,想办法克服困难、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牦牛、似乎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来到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日干乔大沼泽,让人禁不住感叹大自然的美。然而,看到草原上高耸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瞬间将我们拉回到80年前。当年这个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的必经之路处处隐藏着大自然的邪恶和死神的狞笑。

  在很多影视剧中看到过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悲壮故事,镜头中年轻的战士越挣扎越渐渐陷入泥潭中,就连想要相救的战士也被牵连沉入沼泽,唯一剩下的是沼泽表面的一些气泡。这片鲜花与绿草织就的美丽地毯其实是一个可怖的“死亡之海”。

  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尔盖出发进入生死莫测的大草地。前路如何?据阿坝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一个资料显示: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无数战士并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被沼泽吞没了生命。

  筹粮不足没有粮食充饥、忍受沼泽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遭受病魔无情侵袭……当年红军遇到的困难是现在我们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那是一种超越人体极限的生存挑战。但即便在这样的困苦情况下,红军依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用追求革命胜利的执着精神战胜了艰苦至极的环境考验。

  现在的印刷业也经受着环境的洗礼,无论是绿色印刷VOCs排放、技术创新,还是企业走出去等等问题,无不要求企业具备与时俱进的坚定信念,并以此信念为根据,想办法克服困难、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我们相信,无论在何时,坚定的信念都是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最坚不可摧的东西。

  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摄像编辑中心主任 赵俊武

  艰苦的草地行军,磨练了红军将士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培养了他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了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增进了官兵之间兄弟般的情谊。

  这两天媒体寻访团穿越甘孜藏族自治州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寻找当年红军过草地的足迹。汽车翻越4314米的黄河长江分水岭,便进入高原草原地貌区域。经查阅资料了解到,红军当年走过的高原草原属于松潘大草地,纵横300公里左右,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这一大片草地, 对一路征战、饥寒交迫的红军而言,几乎是一个“死亡陷阱”。

  徐向前回忆道:“茫茫大草原,草深过膝,沼泽密布,杳无人烟,气候乍暖乍寒,变幻无常,忽而骄阳高照,忽而雨雪交加。” 同时,红军后勤保障困难,没有棉衣,无法御寒;并且经常是一天一顿、一顿半饱。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在艰苦的草地行军中,红军指战员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胜信念,以顽强的毅力,发扬吃大苦耐大劳和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顶风雨、冒寒冷,忍饥挨饿,不顾疲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聂荣臻回忆说:“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荒原上,燃篝火,食野菜,冒风雨,互相激励,相扶而行,在沼泽草丛中顽强前进。多数同志挺过来了,数以百计的战友倒下了,把忠骨留在了草地上。”

  艰苦的草地行军,磨炼了红军将士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培养了他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了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增进了官兵之间兄弟般的情谊。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海外出展部项目经理 刘雪飞

  理想的价值在于坚定不移,理想信念的威力在于脚踏实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只是高谈阔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而是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从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起。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绝非戏谑之言,而是一语道出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留给历史、留给后人最醒目、最感慨的印记。在万千滋味中,“苦”是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中品尝最多的一种味道。一路走来,红军遭遇的苦难不计其数,难以名状。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斗,一座座陡峭险峻的雪山,一条条汹涌澎湃的江河……他们时刻都面临着严酷的生死考验。

  除了爬雪山,过草地可以说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苦的日子,他们靠啃树皮、挖野菜、煮皮带,度过了饥寒交迫的日子。80多年后,当我们“追寻红色印刷足迹”媒体寻访团来到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地方——红原,仿佛依旧能看到他们在那片草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无形中更是凝聚着一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与信念。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对于一路征战、饥寒交迫的红军来说,理想信念是他们走出天气恶劣、遍布沼泽、荒无人烟的草地的精神支柱。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理想和信念。理想的价值在于坚定不移,理想信念的威力在于脚踏实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只是高谈阔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而是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从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