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魏玉山:期刊新一轮转型融合迫在眉睫
2016-03-24 09:05  ???:2695

  当前,传媒业正经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力量的推动,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速度迅猛,营业收入逐年提升,从2006年的213亿元到2015的4400亿元,在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约19倍的增长。互联网期刊收入增长比较快速,从2006年到2013年,年均增长率为12.69%,网络广告的增长也非常迅速,与平面媒体广告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前移动阅读成为习惯,传统媒体受众迅速分流,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期刊。2014年全国共出版期刊31.0亿册,减少1.7亿册,降低5.4%;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12.0 亿元,减少10.0亿元,降低4.5%;利润总额27.1亿元,减少1.7亿元,降低5.4%。2015年全国期刊出版30亿册,比2014年又有下降。面对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各类新型媒体的强势崛起,纸质期刊发行量严重下滑、读者严重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媒体地位日益被弱化和边缘化,停刊、人才流失等现象相继出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推进,使得传统期刊发展呈现出一种机遇与危机交织的新常态,新一轮的转型融合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014年8月,中央下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为实施精品期刊建设工程,重点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较强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品牌期刊,总局近几年开展了百强期刊、数字化转型示范期刊的评选工作,这些入选单位成为了期刊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标杆。如中国激光杂志社、课堂内外杂志社等一批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不俗业绩的企业,是我们期刊界转型升级的楷模,激励我们在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通过自身的优质内容资源和品牌公信力,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勇敢探索,找准定位,走出一条数字化发展道路。希望这次高峰论坛也能成为期刊融合发展研究的品牌活动,为期刊的繁荣发展提出更多的真知灼见。下面我主要就期刊融合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要提升产品内容质量,打造精品期刊,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我们常说“内容为王”,在信息泛滥的碎片化环境里,人们更加迫切需要优质内容,而这恰恰是期刊的一个优势。期刊应当在内容生产特色化、品牌化、分众化、差异化上下功夫,打造精品期刊,提升品牌效应,切实将传统期刊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力求点对点地把高质量、量身定做的数字内容分类精准推送到读者手中,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信息获取需求,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切实增加读者的参与度、关注度,更好地发挥期刊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二要搭建网络平台,架构多媒体渠道,支撑和保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平台建设与内容建设互为依托、不可偏废。因为现代传播体系的本质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多种媒体为载体,架构多媒体融合传播渠道,形成有效的立体传播效应。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期刊和新媒体可以在同一技术平台进行信息的采集、编辑、发布、营销及提供增值服务。目前二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技术应用已经十分成熟,期刊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造属于自己的基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各种新型平台,支撑和保障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三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技术,引领和驱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要实现期刊和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核心就是用户至上,通过流量的积累寻找盈利模式等等。要实现与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应树立技术先导理念,向互联网公司学习,不断开发先进技术,加快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引领和驱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四要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调整期刊供给结构。

  目前期刊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过剩与结构性的不足同时存在。结构性过剩是的确有部分期刊,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被读者抛弃;所谓结构性不足是,是现有的部分报刊没有抓住和满足读者的新需求,而新的期刊又没有出版。许多期刊应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差异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的期刊供给和新的内容供给。

  互联网和新媒体给传统期刊带来的不仅是严峻的挑战,同时还有无限的机遇,传统期刊发展正在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期刊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接纳”新媒体,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平台搭建为支撑、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内容、渠道和技术的融合重构和创新,由此获得的将不只是改变,而是持续发展的转型新动力,从而将再次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力契机,统一思想,加强规划设计,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快实现期刊转型升级!

  (本文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3月18日在首届期刊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