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电子出版、网络阅读、在线销售……时刻蚕食着传统出版业的领地,就像当年电脑照排对铅字排版的无情冲击一样。出版社、书店将如何应对?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变革?让融合变得更加顺畅?
近日,由重庆出版集团主办的2015年“两江学者”出版发行管理岗位课题研讨会在渝举行。研讨会围绕“出版发行创新模式研究”的总课题开展科研论证和试验性应用工作,旨在为出版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现实路径。“互联网+”“融合发展”等行业热词,成为书业对接科技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围绕嘉宾发言和会后采访,将出版发行集团、技术厂商、实体书店、图书电商等各方观点呈现给读者,希望对业界有所启示和借鉴。
传统出版社: 技术可助力转型
思路:出版的商业化不是出版内容的商业化,而是出版形式、渠道营销设计、新技术运用的商业化之路。
方向:将图书产品内容数据化、碎片化,用新技术将销售过程变得更具多样化,做好快速物流平台。
面对新技术浪潮,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提出了“出版商业化”的概念,他认为,出版的商业化不是出版内容的商业化,而是出版形式、渠道营销设计、新技术运用的商业化之路。在他看来,出版形式的商业化一定是图书内容和销售形式的结合。2014年,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等少儿出版机构将整个少儿文化向创意产业链条延伸并取得了新成效;湖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包括重庆出版集团专业出版编辑中心——重庆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从传统美术图书产品提供商向艺术传媒综合服务商转变做出了新的探索;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从教育内容出版向教育产业链发展……罗小卫认为,这些都是为出版商业化的推进所做出的有益探索。
“重庆出版集团将投入2000万元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诱导扶持基金,希望集团率先在这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罗小卫说。现有生活方式带来的商业模式转变,出版人无法回避只能迎头赶上。对此,罗小卫说,充分利用新技术,可将图书产品内容数据化、碎片化,用新技术将销售过程变得更具多样化,做好快速物流平台,探索网络销售和地面销售的利益分配新模式。不能让实体书店变成网络书店的看样场地,更应该发挥其数据齐全、查询方式便捷,不占物理库存的优势,将网络书店变成地面的大数据库房。
“未来的内容消费者是一个基于全景式,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阅读群众体。”四川文轩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践说。面对这样的环境,新华文轩在电商渠道方面尝试推出新华文轩的教育云平台,这其实是全面改造新华文轩教育服务的一个方式。今年,除了传统的征订信息系统会改变,收集等流程也会用互联网的方式。张践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就是云态供应链平台,该平台目前有很多出版社、新华网店都在使用,希望这个平台对行业作出一些贡献。”
电商:搭起戏台唱大戏
思路:将书业价值链上游引入互联网,携手出版社、出版商向互联网2.0时代转型。
方向:将给出版合作方提供更多的实用工具,带给出版行业转变营销思路,参与到移动互联网新的营销大势中。
2015年3月,天猫书城继2013年8月后,再一次全面提升商家入驻门槛。这无疑进一步规范了线上图书市场。天猫图书音像总监李波说,2015年的重点是将书业价值链上游引入天猫,携手出版社、出版商向互联网2.0时代转型。
天猫书城作为一个生态平台,提供的最大价值是让行业的各个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在李波看来,目前,个体图书卖家向互联网转型比较成功,在天猫书城的优质图书卖家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方面他们不是代理商,而是零售商,是直接面向终端读者进行的营销和销售,另一方面这些图书商家的精细化运营值得行业借鉴。
对于很多出版社、图书商家如何选择在天猫书城上运营的发展路径的困惑,李波给出了具体建议:第一阶段,在一个细分图书品类中做专、做精。第二阶段,进入拓展品类。在一个品类上做专、做精之后,拓展其他品类,继续复制之前的成功经验。第三阶段,集群化发展。第四阶段,全产业链发展。不仅可以卖书,也可以卖玩具、教育培训等衍生产品,这就要求企业向规模化和精细化发展。
对于京东图书频道而言,2015年,该频道将给出版合作方提供更多的实用工具,为出版行业转变营销思路提供指导,带领出版企业参与到移动互联网新的营销大势中。在营销创新上,京东图书将继续与腾讯合作,继续加大移动端和微信创新投入,在微信客户端推出更多“移动专享”活动。今年,京东图书频道还将尝试媒体化的改造。据京东图书音像总经理杨海峰透露,近期京东图书开发的论坛系统上线,这能够使读者得到更多的图书信息,而不再仅仅只是书本身。
技术商:做好连接与服务
思路: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发行业,连接与服务才是更为重要的核心和关键。
方向:网络化是建立好连接的基础,数据化是做好服务的基础。
“到天猫开店,一定能使出版社在增加图书销售额上有更大的发展。”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总裁杨斌说。但他更为强调的是,这种模式是否有助于出版商和读者建立更好的连接?是否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杨斌认为,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发行业,连接与服务才是更为重要的核心和关键。
“实际上,连接与服务这两个关键词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于一家出版或发行集团(社)而言,如果不能与客户或读者建立有效连接,那未来的商业价值就有可能被质疑。”杨斌认为,除了连接,出好书、卖好书是出版业服务的本职工作,但在此之外,服务的本质应该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是略微超出客户的一些需求。以客户在“三只松鼠”网上买坚果为例,超出了“物美价廉”“发货及时”等客户需求,“三只松鼠”在发货过程中,还为客户提供了吃坚果的工具、吐壳儿的垃圾袋,甚至是纸巾……“它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超出了客户的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服务。”杨斌说。图书行业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部署,都要考虑是否有助于与客户、读者建立有效连接,或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网络化是建立好连接的基础,数据化是做好服务的基础。因此,‘互联网+’能够推动传统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杨斌认为,首先,要重视平台价值,依托平台价值建立有效连接和服务。“出版集团(社)除重视生产平台外,还应注重构建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上,让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读者和编者之间产生互动。未来的商业价值在于与多少有效客户产生价值的连接。”
实体书店: 文化商业不可缺
思路:对于实体书店而言,互联网转型下的融合,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商业的完美融合。
方向:如何按照一套现代企业机制形态去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实体书店推进的一个方向。
对于实体书店而言,互联网转型下的融合,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商业的完美融合。2015年4月,西西弗书店杭州西湖银泰店作为西西弗在华东地区的第一家店开业。据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伟竹透露,今年西西弗大概共有22家新店的扩展计划。到目前为止,西西弗书店已在全国开设26家书店,从具体选址来看,基本都开设在所在城市的商业购物广场中,将书店和商业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多赢的模式。金伟竹从来不认为文化和商业是一对矛盾体,文化要通过商业的认知、手段推动连锁店的发展,文化商业的品牌提升给文化带来一个更大平台的搭建。文化的推动也为商业渠道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想未来书店在转型过程中,可以按照现在的商业规律和形态,最大限度地融合。”
对于传统民营书店一直存在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问题,金伟竹认为,如何按照一套现代企业机制形态去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是实体书店应该去主动推进的一个方向。目前,西西弗在国内属于实体书店连锁经营比较成功的代表之一,书店从西南地区发轫,经过发展,现在向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扩张,各地连锁店都是对书店经营复制力、运营力、专业化等方面的巨大考验。在书店不断扩张的背后,金伟竹带领西西弗团队做了207个课题,大到公司的形态设定和模式,小到每一个细节推动的形态和机制。在企业运营的专业性上,这几年,西西弗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去建立专业化、精细化的后台。目前,西西弗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五大中心”“七大系统”“三大线路”,各地连锁店必须形成围绕整体的链条式体系发展要求,任何一个独立体系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必须要围绕着整个体系进行运作。同时,在专业细化的体系中,西西弗建立了分工专业细化、研究专业细化、机制标准细化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