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出版已经在美国等国家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个别出版社开展了按需出版的尝试,主要局限于利用按需印刷技术出版断版书和短版书。究其原因,出版企业看不到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人员、技术等方面也难以满足按需出版的要求。
按需出版的五大问题:
1.图书样式少、装订简单
传统出版的图书开本样式多种多样,而按需出版印制的书本的尺寸大小通常都是固定的,开本样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图书出版的要求。而且按需出版图书的装订方式也比较有限,并且对于太厚、太薄或需要精装的图书,装订都有困难。按需印刷也无法在一本书内印刷和装订精美的上光类插页。
2.数字印刷成本高
图书定价一般应是制印成本的3~4倍。我国图书定价相对偏低,而数码印刷成本偏高,彩色数码印刷价格更高,若除封面外内文也全部采用彩色印刷,则出版成本更高。数字印刷显然不适合大众图书。
3.书号管理问题
“一本起印”的按需出版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每种图书印数虽少,但品种却可能成千上万,这就必然要占用大量的书号,在我国目前对书号总量进行调控的出版管理制度下,按需出版业务对书号如此大量的需求,显然无法得到满足。
4.赢利模式问题
按需出版作为新的出版方式,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赢利模式。比如较早开展按需出版业务的知识产权出版社,限制其发展的并不是先期资金投入问题而是利润问题。据介绍,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按需出版中心做了多年的按需出版业务,而且建成了按需出版网,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培育期;另外,近年来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快速发展也使按需出版受到了一些影响。按需出版要像传统出版一样成熟起来,获得稳定、可观的效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5.我国出版业体制问题
我国的出版业由于一直受政策保护,缺乏市场竞争,经营观念保守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对新技术、新观念的接受比较被动。在国外,与读者接触最直接的中间商是按需出版的主要经营者,而在我国,作为重要中间商的新华书店系统,由于没有出版资质,以及数字化处理技术的基础非常薄弱,很难胜任应用按需印刷技术的主角。
按需出版的盈利模式:
按需出版的赢利模式是通过建立平台获得用户需求,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出版企业作为中介平台,作者依照用户需求进行创作,出版企业根据读者需求加工、制作和销售,用户支付费用获得产品。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满足用户需求,因而用户体验良好,可形成持续消费。
按需出版有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数据库中(已出版图书)的内容进行重组,成本主要是版权使用费;另一种是由作者根据订单创作,成本主要是版税和运营费用。
第一种模式,出版企业只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本进行数字资源转化和平台建设,后期生产成本极低。第二种模式,从生产的开始就获得了用户资源,其发行成本被平台运维成本代替,且管理费用相对固定,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提高;消费者也可以付出较低的费用获得需要的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由于按需出版可以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点,用户集中度高,因而可以使赢利方式多元化,例如广告投放、组织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