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又是“用工荒”。用工荒如今成了包装印刷行业年后的心病。许多企业纳闷儿:过去的“民工潮”怎么就变成了如今的“用工荒”?
首先,从全国层面上来看,“用工荒”是一个普遍的趋势。
“刘易斯拐点”+“中西部崛起”
中国在享受多年的“人口红利”之后,经济发展遇到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正在渐行渐远。“刘易斯拐点”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的,是指在工业化的初期资本稀缺、劳动力过剩。
在工业化过程中,企业不断吸收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那时工资水平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当工业化将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工资水平就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如果不提高工资福利,不改善劳动条件,就雇请不到所需的劳动力。
上个世纪,我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利用“人口红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奠定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换来了经济的腾飞,但是,当人力成本提高,拐点也不期而至。
和“刘易斯拐点”同时进行的是,我国“中西部崛起”的区域战略也正在实施。
我国包装印刷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在中西部崛起的过程中,由于政策优惠加上劳动力成本相对沿海地区较低,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东部沿海转移到中西部内地地区,这其中就包括相关印刷包装企业的转移。
随着企业的转移,内地工作机会增多、而生活压力又小,就引起了劳动力“回流”,沿海地区的包装印刷企业就面临“用工荒”的难题。
印刷行业独有特征导致。另外,印刷行业独有的特点也是导致其招工难的原因。
印刷行业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劳动力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很多印刷企业都是“人停,机不停”,24小时两班倒,平均工作12小时,采用倒休制,黑白班轮到,平均一个月休息1-4天不等,有的印刷企业甚至无休息。
对于这样的劳动形式,很多工人不适应,尤其是“80、90后”的第二、三代农民工,他们不愿从事这样高强度的劳作。
尤其是春节前后,80、90后急着回家过年,而恰恰此时,包装印刷业会迎来业务量的高峰期,短时间内每个工人要承受高密集的劳动任务。所以,春节回家过年,年后换工作,成了新一代打工者的选择,而春节前后“用工荒”也会达到高潮。
而相对于其它劳动密集的行业,印刷业不是个“无门槛”的行业。现代印刷业以大型印刷机为主,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作为保证。而很多的务工人员并不懂印刷技术,导致了当务工人员进入印刷企业之后,需要做大量的培训才可以正式上岗。
上岗后从普通工人晋升到一个成熟的印刷机长的周期一般需要在车间锻炼3至5年,才能很好的掌握一种印刷机的调机调色的过程。成熟周期长使得没有相应印刷技术的普工不得不选择其他技术含量少,成熟周期短的行业就业。
此外,印刷行业步入2010年以后,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受到产业转型升级、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企业需要大量的印刷业务来实现收入,使得企业必须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所以,印刷企业普工的工资相对较低,再加上很多印刷企业不合理的工资制度,使得印刷工的待遇相对于工作时间而言并不是很高。
面对“用工荒”的难题,包装印刷行业似乎到了该作出转变的时候。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显得刻不容缓。“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用机器代替人,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技术研发,走高端制造路线,使得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种转型升级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除了技术升级之外,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也是必然之路。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坏境、加强员工培训、推广职业认证体系,让工人从普通技工向高级制造人才转变,让工人从“打工者”到“主人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