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出炉的2012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榜单上,教材出版依旧占据着属于他的一席之地。据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在中国,教材出版占国内图书出版的80%,而在发达国家,教材出版则约占图书出版20%)。即中国出版业又可以称作“教材出版”业。 然而,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教材出版利润居高不下? 在现在这个出版行业跌宕起伏的时期依旧稳居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列?
1.追根求本:发行超额利润
据了解,我国有2000多万大中专在校生,还有1.8亿中小学生,以及各类院校教师近2000万人。有数字显示,国家每年发行的学生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的数量惊人,每年仅中小学课本就有1万多种、80多亿册的份量,将近430多亿元的市场销售额。有人透露,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有90%以上的出版社都在打教材的主意,全国图书发行部门70%至90%的利润要靠教材发行来维系。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人员普遍反映教材贵、甚至出现学生因教材贵而辍学的问题时,教材出版垄断行业却一直在享受国家的政策优惠:国家财政部门从上世纪起,一直对大中小学课本出版环节的税收,采取先征后退的政策,予以扶持,其中,垄断主要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垄断编审,教育出版社垄断出版,新华书店垄断发行。但是,也正是目前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抵消了国家对广大受教育对象的政策呵护。有识之士指出,“教材价格过高”的现象激化了社会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是彻底打破行业垄断,打开市场“暗点”,降低教材出版发行行业的超额利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教材价格,让广大的老百姓都享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国民教育优惠。
除此之外,教材还有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没有退货率。对学生们来说,学校的教材不能选择更不能拒绝,也不能讨价还价。这意味着涉案教材在开机印刷时,就已经完成了销售任务,和“直接印钞票”没两样。这些都导致了教材出版的“暴利”现象。
2.暗渡陈仓:教材回扣成潜规则
高校的教材回扣已经形成了业内较为具体的潜规则:学校按课本定价的100%卖书给学生,书商按码洋的15%至25%折扣给学校,出版商以6.5折至7.5折卖给书商,出版商的成本只占到书价的三四成。还有一些出版商直接把教材卖给学校,给的折扣高达35%。而一般教材的定价少则20元,多则近百元,有的教材还与光盘一起搭售,价格被抬得更高,一套教材的价格有的达300元以上。 出版商的成本只占到书价的三四成,其余高出教材实际价格的部分就这样在教材的流动过程中以回扣的形式被书商和高校教材科或者负责人员吞掉。
3.波涛暗涌:暴利驱使下的恶性竞争
虽然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已经实现了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的转变,但是这真正的“多本”也是屈指可数的,在这种情况下,暴利的驱使下,书商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资深教师,教育委员,各显神通,最终达到目的。教材的选用在教育过度行政化的铁蹄下,所有的程序都是走过场,有时候连伪装都不要,其关键所在竟取决于所谓的“门路”。
在学校中的多个流通领域,如教学设备、科研设备、生活用品的采购,教学楼、宿舍楼等基建工程,等等,都有商业贿赂的“暗流”,这类案件近几年呈大幅上升趋势,常常是查处一个牵出一串。
目前,虽然已经有不少教育厅(局)长因为教材问题落马,不过占比不大,暴利的教材出版必然存在大量的权钱交易,而目前所谓的落马者也只能说他们是倒霉蛋而已。大面积的腐败势必污染社会丧失民心。如果那些在教材出版暴利中分得一笔羹的官员绝大多数安然无恙,公众见怪不怪,那么等着吧,教材“变脸”的事件就会频频上演,学生们将永远成为“暴利”战争下的牺牲品。
教材商业贿赂的发生,板子固然要打在书商及其高校教材采购人员身上,但其源头却是教材定价的虚高。假如教材定价非常符合教材的实际价值,出版商在除去教材成本之后没有了任何打折销售的空间,那他们还会给书商回扣吗?书商自己没有了打折售书的空间,他们又怎能给高校采购教材的单位及其个人贿赂?
4.凤凰涅盘:印刷企业何去何从?
从前,教材印制单位往往都是国家定点单位,但是在2012年国家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上提到:“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使用的绿色印刷中小学教科书数量应占到本地中小学教科书使用总量的30%;再经过1-2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实施绿色印刷的中小学教科书应按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志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教科书封底印制中国环境标志。”这正给了印刷行业一个“辞旧迎新”的新契机,在国家颁布的绿色印刷资质认证的体制下,印刷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制获得印刷教材的资质,以绿色环保、质量优异的产品在竞标过程中胜出。在教材印制的“诱导”下,也将大大的促进绿色印刷的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