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20年前的南巡讲话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论断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明确发展市场经济,从而明确了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这些论断指明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航向,对加快改革步伐起了决定性作用。
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化改革的着力点
邓小平南巡讲话,在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了。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要通过改革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因此我国的改革着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市场经济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两个方面的改革实际上是一致的,是互动的。
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列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意味着长期处于“制度外”的多种非公有制成分进入了“制度内”,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既包括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也包括发展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些都可以用民营经济来概括。2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广度上,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越来越大,现在连过去认为必须由国有制经济垄断的领域也准许外资和民资进入,如零售业,外贸,金融保险,通讯业等等。发展的趋势是,只要是不影响国家安全的,不违反国家法律的领域都将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当然市场准入同是否占支配地位不是同一个概念。在深度上,随着混合所有制确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企业外部结合的结构,发展为同一个企业内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民营企业中有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公有制企业中也有民营经济成分。实际上,我国现阶段的民营经济大都是从公有制企业改制而来的,它们同公有制经济有着密切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
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国家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推进了包括价格改革、放开搞活在内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充分发挥。由此整个经济增强了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依靠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其效果十分明显。突出表现是,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个人口大国解决了吃饭和就业问题,人民收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我国的发展能力大大增强。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发展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活力,发展民营经济所产生的新动力。可以相信,循着这样的发展道路走下去,中国可以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到强的提升。
“国进民退”的现实表现
近来国内存在着有没有“国进民退”的争论。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政府并没有作出这方面的决策,但在市场层面上这种状况还是客观存在的。
2008年以来,为了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同时又根据国内反通胀和调控房地产价格的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较长时间的紧缩银根。在宏观调控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产生了市场化改革放慢,甚至出现倒退的负面效应。最为明显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明显加大,尤其是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民营经济。不仅融资困难,而且融资成本高。民营经济所感觉到的“国进民退”问题,不在于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态度发生了改变,做出了这种决策,而在于民营经济在同其他经济的比较中感觉其经营环境恶化:
一是与国有企业尤其是在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的比较,民企融资没有国有企业方便,融资成本比国有企业高得多,进入某些领域受到的限制比国有企业多,但其承担的责任不比国有企业小。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家近期普遍信心不足。主要不在于对经济形势缺乏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政策信心不足。最近国内外媒体有关于《中国人富不起来》的很多讨论主要反映的就是民营经济做大后,资本、财产外流,甚至民营企业家直接出走的情况。
二是由于虚拟经济实际上是投机性经济,客观上造成的影响是,实体经济不如虚拟经济富得快,经营实体经济雇佣的员工多,相应的负担重责任大。比较的结果是,不少民营企业家把从实体经济赚到的钱投到虚拟经济,富二代不愿从事实体经济。现在虽然民间资本较多,但不愿进入实体经济,不愿意投资实体经济。这是很危险的。去年年底温州出现民企老板出走事件,民间高利贷泛滥,民企债务链断裂等问题已经暴露出改革停滞不前的严重后果。
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在纪念小平南巡2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重申深化改革的决心,强调以改革破解发展的难题,并且明确扩大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包括进入垄断领域。这些重大举措表明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不只是在行政、社会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还会继续巩固和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增强经济的活力。基于此,当前特别要依靠深化改革来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尤其是在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民营经济。明确采取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领域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着力打破市场垄断。民营经济的活力来自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公平竞争。解决好其与国有企业的公平环境就是对民营经济重大的支持。在市场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企业与其他企业平等获取资源。为此,一方面需要克服民营经济进入市场和从金融等方面获取资源的各种歧视性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克服市场垄断问题。现在各个方面对垄断部门反应非常强烈,垄断价格,垄断收入,以及垄断部门的服务质量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体制和政策上得到解决。
第二,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近期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将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由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将会释放出数量较大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应该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这样。国家提供的各种减税和刺激供给的政策重点也应放在实体经济领域。努力为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减轻负担,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可以通过税收等途径将投机性经济的一部分收益转向支持实体经济。
第三,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需要制度和政策保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问题,而是明确现阶段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民营企业经营者基本上属于中等收入者,在国外即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很大程度上靠财富效应,尤其是其财产收入的效应。现在买股票被套住,买房子被贬值,办企业借高利贷。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下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目标不可能得到。因此需要对资本市场提振信心,对财产性收入给予充分的保护,对财富的积累给予制度保证和保护。
第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积极引导。现在民营经济的问题还有缺乏引导的问题,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国家对民营经济不能完全放任,让它自生自灭。主动积极的引导实际上就真正把民营经济当做是自己的经济。就是说,对民营经济不只是放开,还要引导和扶持。
无论是在理论上和政策上都不能以为支持民营经济就是削弱公有制经济。有了这些认识,民营经济才能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