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到元宵节,再到情人节,过度包装一直是媒体的热点话题。个别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竟达87%,重达5斤的礼盒里只装了6两核桃粉,售价千元的高档红酒礼盒里的酒只值50多元……种种乱象,似乎在挑战着“包装的层数不能超过3层,空隙率不能大于60%,包装成本不能超过商品售价的20%”的国家标准规定。虽然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已实施将近两年,但过度包装现象一直层出不穷。这种奢侈的包装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且与目前大家提倡的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的理念相左。如何遏制过度包装?笔者近日就此问题走访了北京印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曹国荣教授。
分析过度包装的成因,曹国荣表示,过度包装之所以盛行不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商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过分夸大了包装的促销作用,消费者为了“面子”和“排场”选购高档包装礼品,催生了过度包装的需求;而规范这种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力,相关标准存在漏洞以及处罚标准缺失,纵容了这种现象的滋生。
谈到过度包装的危害,曹国荣说,过度包装,尤其是高档豪华包装,无疑要耗用大量的纸张、木材、丝绸、金属及人力等,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有些包装材料,如果不能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成为垃圾占用土地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而目前有较多的消费者买了包装华丽花哨的商品,发现里面实质性的东西太少,顿时感觉“上当受骗”了,多花很多“冤枉钱”。
如何遏制过度包装现象?曹国荣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方式:严厉惩罚+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商家享受了过度包装所带来的利益,却对包装废弃物置之不理。曹国荣认为,应该扩大生产者的责任,让生产者在设计包装产品时就要考虑到产品在使用结束之后的回收再利用的问题。迫使企业从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安全实用、简约大方的包装。对我行我素过度包装严重的企业,征收高的包装税或者包装废弃物回收费,可以按照百分比来征收,或者对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企业给予高额度的罚款,以降低其利润空间或使其无利润可赚。
其次,因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所以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消费者清楚地认识到过度包装带来的种种危害,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节约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消费者的健康消费,使其“重内涵,轻外表”,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商品,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好坏,以及商品的包装是否环保,是否节约资源,是否有利于回收再利用等。
再次,由于目前我国只出台了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国家标准,且还未出台保障行业规范运行的政策法规,我国在限制过度包装商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还不完善,缺乏实际操作性。因此,曹国荣建议,一是应该尽快完善包装标准中的漏洞,比如考虑生产者在包装上将层数、空隙率和成本价格等进行公示,给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简单明确的判断标准。二是制定出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以及具体的回收办法。三是应当明确地把过度包装列为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打击。四是研究制订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商品的无包装和高档消费品的简约包装,强调包装要无害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并可循环再生利用。五是适时考虑将某些行业的商品与额外的包装分开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