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报
精品图书要有三重视野
2012-02-20 11:52  ???:1002

  出版的永恒主题是出好书,出精品书。对实施精品图书战略的认同度与执行力,业内有重新讨论的必要。突破单纯业务观点和经济发展考量的眼光,从更高层面、更大视野来反思,求反拨,用三重视野来审视精品图书,以求再认识,再出发,当然是要务之一。

  时代视野: 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精彩纷呈,报告中有一个精辟观点,给人启迪特别深刻:“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作为出版人,我们自觉认识到,文化苍白同样不是社会主义。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思想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大,也突出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之源、秩序之源和自新之源。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他的生命基因,是他交往世界的命名和身份证。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文化宝库,提供了这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信仰系统、意义系统、审美系统和价值系统。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名读者,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滋润,这使他成为人的立人视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品位境界。以往30多年的改革,过多强调了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不同程度忽略了文化认同力与凝聚力这颗“无形的心”。中国社会出现了物欲、权欲、贪欲的恶性膨胀,民族社会心理不同程度呈现物质化、庸俗化、碎片化倾向。事实证明,经济体量大并不代表力量强大,发展高速度更不等同于精神文明的高度。正视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文化瓶颈”和社会性的“文化饥渴”,会加深我们对实行精品图书战略的理性认识。一个历史悠久、延续有序的文明古国,一个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的伟大民族,一个通过改革开放焕发勃勃生机的伟大国度,理应催生出对人类富有启发意义、创新贡献和发展推力的世界性文化精品,从而载入人类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的宝库之中。这就是我们强调精品图书战略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民族依据。

  世界视野: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

  伴随着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和高歌猛进的强劲发展速度,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在“中国奇迹”的背后,有着无数动人的“中国故事”。它拥有奇特丰富的文化信息,隐藏着瑰丽迷人的文化密码,高扬着鲜明璀璨的文化旗帜。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气度和文化担当。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应该提供具有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文化智慧。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应该停留在神奇的中医养生保健,惊艳的民族风情和诡异的古老传奇,更应该是东西方哲学比较阐释中的强大文化支撑。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普遍不安宁、不景气、不阳光的格局中,“中国故事”可以弥救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工具理性、超前消费、强权思维、新自由主义经济伦理的缺陷和失误。中国东方智慧的“太极拳”,可以提供招数破解西方挠头烧心的“现代病”、“天花板”和“玻璃墙”。现在的问题是,对“中国故事”我们自身研究了多少?认识了多少?整理、出版、传播了多少?用世界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我们做得怎么样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实施精品图书战略时所应拥有的世界视域中的文化自省。

  在世界迷惘的时候拥有一份清醒,在世界浮躁的时候持有一种优雅,在世界动荡的时候坚守一方稳定,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依托、弘扬中国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优势,和世界对话,为中国发言,为人类立言,为文明传言,用文化精品讲述中国故事,这就是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的自动力和主推力。

  内审视野:发展短板的自我审视

  现在我们讨论实施精品图书的战略,既是基于文化强国的发展破题,与世界对话的文化传扬,同时,也是出于对出版悖论的现实破解,对下一轮出版改革发展的深度的哲学阐释。

  毋庸讳言,一段时期以来,出版界不同程度染上了同质化、平庸化、泛娱乐化的时代文化软骨病。精品图书出版、优秀文化积累的长期性和政绩考量的当下性、任期目标的功利性,存在深刻的悖论和矛盾。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表现”评价标准,市场经济时代的“利润指标”刚性要求,交叉作用于出版业。一些出版人过度盲目亲近资本,用资本的眼光打量一切,出版的各个环节都深深打上了资本的烙印:人力资本、文化资本、资本运作、资本增值、资本上市、资产评估、资产重组,似乎只有变成资本才具有价值。而对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的理解,明显存在错位和缺位。当前,我们应对自己发问,对出版自审,过去30多年来出版业取得的经验、成就和不足,我们作出了哪些哲学梳理?出版界在思维模式、话语符号、参照体系、发展路径上,有哪些局限性?造成了哪些遮蔽和阻碍?下一轮出版发展道路和过去应该有哪些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摆脱路径依赖、思维定式、改革疲软和心理困顿?我们应不应该摒弃某种浅薄的一味喜庆、娱乐的“春晚思维”?那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那么错综纠葛的改革深潭,我们应不应该具有深长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理性反思?

  摸清出版家底,盘活出版资源,注入精品文化元素,激活精品图书出版,及时提出正本清源的“精品文化再认识”的当代课题,调整出版科学研究的视角,站在时代和世界的高度和广度,相应地提出学术对策,作出学理思考,规划和建构出版应该拥有的精品文化版图和思维路线图,这是我们每一个出版人都面临的时代考问和文化担当。

  这样的内审和反思,会引导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的本质力量有睿智的洞察,对出版改革的文化使命有高度的自觉,对精品文化的独特规律有精到的把握。这样的内审和反思,切忌流于口号,要落实到细节,体现在行动。比如,我们每一个出版社,每一年的选题计划,精品图书的比例占到了多少?以精品传神、养魂、育社,我们都认识到了吗?都有哪些保障措施、激励机制、监管细则?从长远来考虑,我们应该建立两支队伍,一支是有学术追求、有学术素养、懂得敬畏学术的编辑队伍,另一支是力戒浮躁、有战略眼光、有独到造诣的学者队伍。以这两支队伍形成自己的出版智库,提供自己精品图书出版的智力支持和学术保障。站在高处,落到实处,坐而论道,行而弘道,明乎此,躬行此,精品图书的发展繁荣庶几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