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期杂志的特邀小记,我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职场洗礼,还在忙着自己的生计;幸运的是,还有老朋友能记得我。
高三毕业时的一次不经意的志愿选择,把我带入了印刷这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行业。从毕业到现在,工作了这么多年,也换了好几份工作,工作内容从单纯跟机器打交道变为跟人和机器打交道。我认为,自己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机器人”,仅仅是合格,谈不上优秀,改用一句老话,“职场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前段时间,朋友为我介绍了一份工作,着实让我有些心动。那是一个工程师的岗位,即客户机器报修,为其上门解决或者确定机器的故障所在等等。这份工作需要经常外出服务,工资待遇还不错,于我的专长也比较对口,如果运气好点,可能还会向其他方向取得大的发展。换做两年前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去接受这种有挑战的工作。但是,考虑到现实,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我,尽管有点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
之所以拒绝这份看来不错的工作,多多少少与我萌生出的自主创业念头有关。虽然目前看来有些渺茫,但我还想保有这个可能。说到创业,应该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但多受限于两大因素,资金和“用工荒”,其他问题应该是创业之后的事了,暂时不用考虑。资金问题还好办,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就可以解决,至于“可笑”的“用工荒”问题,就没有那么好解决了。
用“可笑”来形容“用工荒”,不是说我不认可这个“荒”,而是其产生的地点,是在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这让欧美国家情何以堪?说到“用工荒”,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断地招聘新人、培养新人,走了一波又一波,期间还走了一些老员工,留下来的新员工很少”,而这在印刷企业间应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与现在的高消费对应,一线员工(所谓“荒”指的是这个群体)的工资是普遍偏低的。印刷本就是一个对一线员工技能要求较高的工种,员工工作比较辛苦(加班是常有的事),如果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有更好的工作岗位,员工基本上会选择离职。当然,这和社会长期蔑视劳动者价值有很大关系,在利润分配的问题上(这里主要指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水深,而且也鲜少听说国有企业“荒”员工),一线员工通常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利润分配相对集中于少部分人身上,这对于行业发展是非常有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这部分比较集中的利润被挤压的话,整个行业的利润就会被压缩,进而影响全行业的发展。现实情况是,私营企业主常常主动让出这部分利润,也即大家所说的“价格战”,这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也造成了目前员工工资普遍不高、普遍不涨的现状,如果能有办法牵制“价格战”,把利益分配向普通劳动者倾斜一点的话,“用工荒”,也就不会那么“荒”了。建立相对独立的行业工会,这样的一个组织,也许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点,但就目前来看,这还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并无实际可操作性(起码在现在的中国是这样的)。那么,就只能靠企业个体,想办法逐步提高员工的待遇,来应对“用工荒”。
“用工荒”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比较单一的盈利模式的弊端,这又和我们这些有创业梦想的人的想法(筹集些钱,招些工人或者自己直接一线操作,赚点比打工多一些的钱等等)何其吻合。这样的所谓创业(大家思维模式大同小异),在印刷行业处于微利状态下,大多会“无疾而终”吧?除非是走自己的路,而非别人走过的路。
当然,印刷行业是向前发展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总会出现,兴许有所成,也许碌碌无为。套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作者为宁波叠加数字印务有限公司值班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