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带着重新审视的好奇,走进刚刚搬迁都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3万平方米的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在此之前,曾多次去过位于车公庄繁华闹市区的老新华厂,在那里,新华过往的辉煌早已停留在老一辈印刷人的故事中,老旧的厂房和机器低沉的轰鸣声仿佛诉说着新华曾经走过的六十年沧桑岁月。
而今天,当我们怀揣期待走进崭新的北京新华,为它能摆脱沉重的镣铐从新轻松舞蹈而感到振奋,也深深期待这家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国营企业、这家曾在中国印刷业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地位的印刷企业、这家拥有不可忽视政治影响力的新华系老厂能再启航程,重塑昔日辉煌。
岁月流逝 却难掩昔日辉煌
在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掌门人刘永瑞总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北京新华历史展示厅。展厅并不大,却是中国近代印刷史的浓缩。
据刘总介绍,现在的北京新华由原北京新华印刷厂、人民美术印刷厂、北京百花彩印有限公司、北京新华印刷二厂、北京新华彩印厂等五家企业整合而成,改革开放初期这五家企业分别以不同的专长和特色长期承担着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政协等国家重点图书和文件的印制工作,成为当年最为重要的国际级书刊印刷企业。1959年11月30日,朱德同志视察新华公司时提字“你们是供应人民精神食粮的工厂,希望你们为精神食粮的优质高产而努力!”这是那个时期对新华印刷的最高褒奖。
承印党和国家领导人思想著作是新华公司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在展厅内我们看到各个年代的《毛泽东选集》、《马恩列选集》;1951年版的《中国人民政府法令》、1959年的《建国十年纪念册》;有为中央特供的大字本线装书、《解放军授衔证书》;还有记录1946年6月—1951年7月之间的《人民解放军四野战军的战绩图》,刘总介绍说这本书在各大历史博物馆中都很难找到。
展厅内还有代表了北京新华印刷水平及装帧水平的作品,如早期印制的荣获莱比锡大奖的《斯加诺画集》;有代表七、八十年代顶级彩印技术的《中国美术全集》;有获奖的超豪华线装版《曹雪芹风筝谱》。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套代表北京新华颠峰之作的1995版超豪华装《二十四史》限量版全集,每一本的封面都为一整张羊皮,精美的竹节装,羊皮上厚实的烫金即使今天看上去还依然如新,这套书当时只印了100套,每套80本。
在走过这一本本泛黄的记忆后,让我们最为振奋的要数当下北京新华通过技术研发、严把质量关所取得的成绩。如获得多项专利、利用传统胶印方式高仿真复制的故宫藏品,非常逼真精美。此外在展厅的中央醒目位置摆放着近两年所获得的中华印制大奖的毕升像,刘总说,过去辉煌的历史我们应铭记在心,现在,我们要点点滴滴从头做起,迎接市场化带给我们的竞争与挑战,未来的成功是我们最为渴望也一定会通过拼搏努力而实现的。
断臂求生 走上艰难转型路
北京新华是伴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的,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让新华系企业最为不适应的是以前咱是“牛哄哄”的老大,而现在要与其他所有市场体制下诞生起来的新兴企业一样去“抢食”吃,不再有人呵护,不再有人关照,设备技术不再具有优势,以往的优越感一扫而空,失落感自然满溢于胸。但是要想改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谈何容易,管理跟不上、观念跟不上、技术及设备均跟不上,背负着几百名退休老职工的沉重包袱,而在职人员“吃定新华这铁饭碗”的思想弥漫在北京新华的每一个角落。
但全国央企深化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改革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2010年年初,北京新华印刷启动五家企业的搬迁项目。无论从一家企业的简单搬家、还是从国有企业转型变革、以及2010年印刷业的重大事件来说,这都是一件标志性行动,是一个大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北京新华不仅面临的是老旧设备的大修、淘汰、升级改造,还要面临着五家企业包括人员、业务类型、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配套的整合和有机融合,更为困难的是人员的淘汰更新,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宁可在车公庄吃个芝麻,也不到大兴吃个西瓜”,各种方式的安置补偿政策均难以推进,可想而知当时的局面有多混乱。
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刘永瑞女士临危受命出任北京新华印刷公司总经理,难以想象坐在我面前接受采访的这位年轻女人拥有怎样的胆识接管下这家看起来“积重难返”的老企业,并将带领它披荆斩棘走上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的。刘总表达的很简单,她说:看到北京新华的过去有多么的美好和辉煌,而审视现在真的会觉得太可惜太遗憾,能有机会让它找回应有的辉煌,对我来说,是人生中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许许多多从新华出来的老前辈们对我的重托。
[next]励精图治 风雨之后见彩虹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工价不断下滑,同行间业务的争夺,以及网络及电子媒体对传统印刷业务的冲击,给重新踏上市场征程的北京新华带来无比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刘总为北京新华未来3—5年的发展制定了规划,而让新华的品牌重新树立在北京印刷业内,形成北京新华自身特有的业务特色、产品特色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任务。
特色一、提升质量 打造精装产品
在过去许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新华始终因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加工能力而著称,那时在客户的眼中,业务交给新华就是交给了放心,而新华也不负众望,在精品装订和豪华装订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刘总认为,这是北京新华应不断坚持并进一步发挥的主要特色。目前在北京新华的主要业务中,如字典、年鉴、各类工具书等大部头图书占主流,通过烫金、起鼓、折、拆、锁等一系列工序来实现,拥有很强的产能。而豪华精装在新华也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一批身怀传统技艺的老师傅,可以实现在羊皮面料、亚麻面料、真丝面料上实现烫金,起竹等效果。
为了确保精装产品的质量,重新占领市场,夺回过去一些年丢失的业务,刘总特别成立了“工艺部”,这个部门是介于业务与生产之间的部门,对每一本书、每一个订单进行分析,确定采用的工艺路线,有意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工艺相结合,确保每一本书都能达到并超出客户的预期。此外,在后工序采取了100%质检的策略,不让任何一本有质量缺陷的书流出厂外,造成不好的影响。
特色二、传承北京新华的政治影响力。
八十年代以前,北京新华一向独家承接具有高度保密性、有政治影响力的印件,是政府机关指定的印刷企业,多年来承担着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文件、图书的印制任务,这也是多少年来北京新华引以为荣的事情。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印件不在指定企业,而是从多家质量、价格、产能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中招标选择,新华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坚定地选择继续传承并发扬其独特的“政治影响力”。
今年三月份同时承接人大和政协的工作文件印制,是北京新华搬迁到亦庄开发区后接受的最大挑战。政府文件的印制在时间、质量、印刷周期和保密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搬到开发区后路途遥远的问题,企业整合后内部协作的问题,都让刘总捏了一把汗。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内部多次演练,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和相互体谅,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新华公司过硬的政治素质、有力的保密措施、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及时的供货周期,取得客户的高度认可,这是北京新华迈出转型步伐后取得的一场非常重要的胜利,也为后续重新打开政府印件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三、加强技术实力 强化彩色印刷形象
搬迁到新厂房后,北京新华投入两台全新海德堡多色印刷机,是对原有彩色印刷能力的补充。在整合前五家印刷企业各具特色,如新华以较强的装订能力著称,而百花和人美则以彩色印刷能力被印刷业而熟知。整合是一个完全融合的过程,不看你原来的特点,而是在新的形势下,谁优秀谁占先,打破传统人才观,通过公开聘任上岗,调动大家带新人、加强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在彩色印刷方面下大工夫,突出北京新华精品印刷的特色。近年来生产了以《齐白石作品集》为代表的大批精美画册产品,获得了客户的好评,荣获多项大奖。
目前北京新华已经建立起业内知名的管理、技术专家库,建立规范的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流程,促进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最终以优异的质量和快捷的服务树立在客户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结束语:
在刘永瑞总经理看来,北京新华还刚刚开始起步,对外应勇于开拓业务抢占市场,重新树立北京新华应有的行业地位;对内应苦练内功,形成属于新华自己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塑造一个全新的企业文化。刘总说,目前北京新华有700多名员工,来自四面八方,为了让员工有更好的归宿感、事业感,公司每个星期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和谐、敬业、创新、拼搏”成为新华人追求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刘总还特别倡导“快乐工作、超越自我”的工作理念,用一个女性领导人特有的细腻和亲和力赢得所有员工的热爱,并以加倍的热情投身于北京新华未来的发展当中。
刘永瑞总经理是个爱笑的人,笑声中透着坦城和豪爽,与她在一起的人很容易被她的笑声所感染,感受到那股积极和阳光。最后祝北京新华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