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出版 > 正文

穿行在传统和数字间的出版人

时间:2014-11-24 作者:王玉梅 涂桂林 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摘  要:
“其实成功的数字出版产品需要的是专注。”对于数字出版的成功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曹臻珍如此总结。

关键词: 传统 数字 出版 

  李旭:整合重生正当时

  采访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时,他正在浙江乌镇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安徽出版代表团是这次大会唯一的出版界代表团队,而李旭所在的新媒体出版社,正是安徽出版界转型寄望颇高的数字出版重镇。

  传统出版磨砺锻炼

  李旭到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工作刚刚一个月。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传统出版领域浸淫了整整25年。这25年,他辗转于河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从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一路走来,经历了图书编辑岗位的全过程。

  熟悉李旭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人。25年来,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干得风生水起。在河南,他策划并担任第二主编的《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容斋随笔(白话本)》发行量超过百万册,引发全国风靡一时的“容斋随笔热”;在上海,他策划并编辑了国内首套“钱伟长研究书系”(12种),其中1种还是作者独著的《钱伟长的教育观》;在安徽,他策划并担任第一责编的《大三国》(10卷本,国内规模最大的三国史著作)销售1万套10万册。40余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80余篇;即使在下乡扶贫、驻村的5年里,他还记录了100本约300余万字的下乡笔记,这一连串辉煌的数字,记录下了李旭在传统出版方面的良苦用心。

  融合媒体再获新生

  “在上海大学出版社时,我就写信给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建议创办‘上海崛起网’,后来自己尝试着办了网站。调到安徽人民出版社后,我又分管数字出版工作,策划开发了诸如黄山APP、数字殷墟、有声书《大三国》等数字产品”。李旭说,他对数字出版并不陌生。现在,他在时代新媒体出版社负责传统的电子音像产品开发的同时,负责国内出版界创办的首家文化社交平台——时光流影(timeface)的内容生产,再一次穿行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

  谈及在“十三五”到来之际站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前沿,尤其是介入时光流影这个社交文化平台,李旭难掩兴奋。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涅槃重生的大好机会”。为此,在乌镇的几天来,他一直在用心交流、仔细倾听。李旭坦言,自己面临出版传媒和职业生涯双重转型,“既兴奋又紧张,信心大大又压力多多”。

  李旭认为,传统出版人要做好数字出版,一定要具备三个能力。一是具有互联网思维,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整合传统出版内容;二是熟悉数字出版的技术手段,知道用何种形式最能呈现传统出版内容的亮点和卖点;三是懂得多媒体、跨媒体的营销推广手段。“实现好内容、好形式、好渠道的三位一体,才能做好数字出版”,这是李旭这几年“预备”转型期间得出的重要经验。他说,要在数字出版时代快速成长,传统出版人除了尽快充电、洗脑,从用户的需求去整合传统内容、开发创意产品外,别无他法。

  “下一步,我最想做成两件事。”谈及未来打算,李旭说,一是推动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成为国内领先的传统出版成功转型新媒体的企业,甚至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新出版、新经济的标杆企业;二是将文化社交平台时光流影做大流量,做出影响,成为一个传递正能量、积累大数据、丰富新生活的主流阵地。在他的设想中,时光流影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社交、自出版、众筹出版、生活应用、商业服务的新媒体平台——人的需求有多大,新媒体的功能就会有多大。

  李旭希望,能够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把一纸之书变成多媒体产品,从而实现自己“以智利天下”“创意出版”“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数字化、大众化与全球化”的编辑理想。“职业生涯还有三分之一,我相信自己能够在出版转型期做出成绩。”采访结束时,李旭充满信心地说。

  石雄:必须适应行业发展与变革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从起步到发展,一直伴随着一个忙碌的身影——人民卫生出版社数字出版传媒中心副主任石雄。

  近年来,石雄带领着一个近60人的团队,从学术、教育、大众三大领域入手,通过技术与优质资源的深度融合,不断建立和优化数字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特别是石雄主抓的“高等学校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数字教材”的启动编写,标志着人卫社数字出版进入深水区。

  向细分领域延伸

  1995年,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的石雄,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从事出版工作。

  起初,石雄所带领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对数字出版都很陌生。但他们在现有存量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转型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模式——把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向数字出版领域延伸。

  教材出版是人卫社的强社之本。今年7月12日,中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数字教材成功首发,并将于11月底前全部上线出版,公开使用。这标志着人卫社开创了中国医学数字教材先河,也标志着在全国医学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人卫社开启了医学数字教育新时代。石雄说:“对于数字出版,首先,需要构建出新的业态,满足产业链中所有角色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形成闭环;其次,业态是多样化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模式,这种不同决定了数字出版的创新性和革命性。”

  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在石雄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人民卫生出版社于今年3月与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一起,携手北大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高等院校,成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率先开启了慕课在特定行业领域应用的先河。目前,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暨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已经纳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石雄认为,数字出版形态必须适应所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趋势,他说:“互联网上的慕课,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革需求的数字出版产物。这种数字出版,需要靠一个团队协作来完成,而团队的主要构成有产品经理、内容编辑、UI设计师、开发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等。”

  技术内容双轮驱动

  人卫社不仅将传统的教材、出版物等已有存量资源进行数字化经营,还组织开发了专业的药物数据库和医学百科数据库,为医疗机构提供B2B服务;还将数据库、教育培训等产品和服务整合在同一平台,为业务创造了新的赢利点。

  为帮助医学院校教师更好地利用优质医学素材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在石雄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人卫社推出了“医学教学素材库”,内容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重点学科分类,共收藏素材10万多条,包括图片、视频、动画和音频类型素材。目前,素材库已累计应用于超过100家医药学院校,获得广泛好评。

  提起从事数字出版的艰难,石雄说:“一路走来,曾经遇到业务模式、技术支撑、团队经验、营销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但得益于人卫社推动数字化的强有力的战略支撑,这一切困难都在大胆、快速的实践中得到了解决和改善。”

  喻刚:编辑转型是数字转型前提

  “从事数字出版的人,多少还是需要些人生追求,应该喜欢尝试一些新鲜事物。”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副主任喻刚说。他所在的事业部最近正忙于与中国电信江西省分公司合作的网络互动电视项目,正处于数字出版起步阶段的红星电子音像社希望明年力争做到200万的回款。

  数字转型需要人才  

  在喻刚看来,目前红星电子音像社的数字出版工作得到业内同仁的认可,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定位是比较清晰的。“先立足本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搭建好网络平台,再以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学龄前内容为抓手,做在线教育。我们先做一些具有工具性特点的数字出版产品,然后再扩充建立基于全省的产品分发渠道平台,最后再以平台建立生态系统,从而有力撼动线下教育培训机构。”谈及红星电子音像社的数字出版规划,喻刚说。

  相较于传统的图书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出版转型并不具有优势。电子音像社规模小,音像市场日益萎缩,这都成为数字出版转型的发展阻力,除此之外,电子音像社的编辑队伍素养普遍不如图书出版社。相对来说,图书出版社的编辑们还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在电子音像社,能够自己拍节目、做节目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所谓‘源头强,河面才能宽’,传统出版社要想转型发展,编辑领军人才就是火车头,编辑转型发展了,出版社才能转型发展。”喻刚说。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动力来自于编辑领军人才,在数字出版时代,传统的发行工作越来越弱化,编辑工作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与读者、渠道、营销直接建立联系,编辑工作作为产品研发的源头,越来越发挥着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

  目前,传统出版社编辑人才队伍普遍面临的尴尬现实是,编辑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编辑一般都是文史、财经等专业背景,基本缺乏编导、影视、网络、程序员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喻刚认为,数字出版不只需要简单的文案编辑,还需要懂视频、音频、数据库的专业人员。在数字出版的人才储备上,喻刚认为,出版社不拒绝外部空降,更需自力更生。

  数字转型需要土壤  

  当下,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正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喻刚强调,在出版融合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下,传统出版社更要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深刻认识行业趋势的数字出版编辑领军人才,否则在整合行业资源方面,在跨界合作方面,在产业融合方面将受制于人,始终处于一个依附于别人的角色。

  对于数字出版转型,业内人常说“不做就是等死,做了等于找死。”其中主要指数字出版投入大与产出小之间的现实矛盾,喻刚认为,即使行业条件不具备开展新业态的条件,传统出版社仍然可以培养一批懂新型业态、懂网络、懂技术的编辑人才作为储备,这样在条件成熟时编辑不至于依然是“门外汉”。

  当下出版企业,经济效益是其生存的基础,特别是很多出版集团上市后,对旗下的各个出版社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经济考核指标,年年要求近20%的经济增长,上面分配下来的经济考核指标,出版社只好分割到各个部门、各位编辑、发行人员头上,然而,作为承担社里转型发展的数字出版部门,短时间内是难以为出版社作出经济贡献的,但还按现行经济指标考核的话,没人愿意,也没人能潜心钻研,毕竟个人的生存是大事儿。在喻刚看来,最好的方式就是给新型业态一个单独的土壤,制定一套有别于传统的、有利于新型团队发展的考核方式和薪酬分配体制,确保数字出版编辑团队可以当好传统出版社内部的“数字化部队”,让他们与传统出版业务进行竞争和融合。

  曹臻珍:做成功产品更需要专注

  “其实成功的数字出版产品需要的是专注。”对于数字出版的成功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曹臻珍如此总结。她认为,传统编辑做数字出版,切入点要小,内容则应该是消费者群体真正需要的。“现在动不动就讲大平台、大资源,仿佛什么东西都是做大做全才是好的,于是应运而生一大堆的学习平台、学习系统、试题库等,最后也只是一个华丽的空架子,内容乏善可陈”。

  文科女勇赶数字潮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的曹臻珍,是标准的文科女,一听计算机技术、网络、数字这些词就头大,但是面对互联网对教育的革新,作为一个教育出版产业人自然无法逃避,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从容面对挑战。“赶上了这样的时代潮流,是挑战更是机遇。有些事情逃避也没有用,有条件要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曹臻珍说。

  相对于传统出版阶段,策划编辑考虑更多的是开本、用纸、封面设计、版式等成本问题,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编辑,更多的应考虑用户体验。曹臻珍认为,编辑只有深刻了解现在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了解消费者对各种数字产品的使用习惯,了解客户对APP应用程序、在线学习系统、网络课程、白板软件的实际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研发数字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下成功转型。

  除了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对内容资源本身的严格把握也至关重要。曹臻珍发现,有些设计得很好的英语学习软件,活泼的界面、游戏闯关模式、可爱的卡通形象,结果练习题的内容却错误百出,有的甚至连时态和单复数都没有校准。在她看来,目前数字出版还不是很规范,审查不严,门槛较低,这不意味着编辑就可以放松警惕,一味地追求产品形式,而忘记了教育出版对内容的基本要求——准确,正确,精确。数字化出版大潮下,要求编辑对内容筛选有更高的敏锐性和更强的责任感,才能开发出“植根教育、服务社会”的精品资源。

  多学习营造好环境  

  从转变思维观念开始,到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数字出版编辑,其成长的过程是缓慢而痛苦的,但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反复敲打和磨炼,才能提高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今年曹臻珍所在的部门专门组织员工参加华夏安业公司组织的“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赢利模式”培训班,培训内容细致,她听完以后很有感触。

  除了员工自发地参加专题培训,高教社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仅2014年度,社里就为员工组织了13场数字出版专题讲座,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工作的思考与转型”,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主讲的“在线教育模式分析及其发展展望”,清华大学于歆杰教授主讲的“慕课的理念,实施与影响”等。这为出版社员工迅速获得前沿信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员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启发员工的策划灵感,也鞭策员工向成为数字化复合型编辑人才而不断努力。

  除了内部培训,高教社还积极走出去,组织相关人员到互联网公司调研。今年光“沪江网”就去了五次,跟“英语流利说”的领导层碰面三次,还去“梯子网”、“一起作业网”、戴耐德(Dyned)公司深度调研,了解这些公司运营的成功经验,探索合作模式。曹臻珍说:“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就应该用数据说话,一切‘我认为’、‘我觉得’的闭门造车都是没有出路的。数据在哪里?就在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手里,他们的后台有最准确的用户注册信息,对我们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 数字 出版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