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必胜印刷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 正文

关注:研发全球化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时间:2014-04-16 作者:杜德斌 来源:文汇报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主导的研发全球化日益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服务业研发快速增长,研发产业蓬勃发展,研发外包日益成为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形式,加强与东道国本土机构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策略的重要取向。

关键词: 产品研发 创新 制造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要主动把握研发全球化趋势,提高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主导的研发全球化日益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服务业研发快速增长,研发产业蓬勃发展,研发外包日益成为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形式,加强与东道国本土机构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策略的重要取向。

  一是研发外包成为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形式。研发外包规模不断扩大、范围正不断拓展,软件、生物医药、汽车、电信等各个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研发外包现象,在行业内部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以生物医药为例,2010年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36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近3倍;研发外包支出占研发总费用的比重达40%,比2005年提高了15%,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务已由最初的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有限研发扩展到如今的几十项内容,而且随着研发外包的迅猛发展,每年都增加新的研发内容。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开始海外研发投资

  二是新兴国家和地区日益成为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日益成为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据博斯公司统计,2010-2011年,全球研发支出最大的1000家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研发支出的增长达27.2%,远高于北美的9.7%、欧洲的5.4%和日本的2.4%。另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资料,1999-2010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印度、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3%、14.8%、15.2%,远高于欧洲的6.5%和日本的2.0%。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也开始了海外研发投资。例如,韩国有15家企业在美国建立了32家R&D机构。2010年,我国68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设立了106家海外研发机构,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

  服务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支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三是服务业研发快速增长,成为研发全球化的新内容。当前,研发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支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以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研发支出为例,据统计,外国跨国公司在美的研发支出份额中,制造业公司的研发支出从20世纪90年代的80%以上降到2008年的69.6%,而非制造业领域研发支出所占比较已接近30%、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研发支出份额最大的是电子产品批发贸易(24亿美元),其次是专业科学技术服务(23亿美元)和信息服务(21亿美元)。在上海,外资研发也开始向金融服务、零售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扩展,目前,上海专业技术服务业领域的外资研发机构已有12家,部分服务业跨国公司已经在沪设立研发机构,如美国花旗银行为了支持其在华业务的扩展,在张江建立了金融服务软件和技术研发中心。

  研发产业发展直接催生了大量科技型研发公司兴起

  四是研发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研发全球化的新动力。研发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研发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研发产业的发展直接催生了大量科技型研发公司的兴起,这类研发公司一般由科学家主导,由国际投资基金公司或私人财团参与投资,以技术研发作为营运重心,并以研发创新与销售知识产权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网罗人才和投资布局,从而促进了研发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加强与东道国本土机构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策略的重要取向。为了更好并尽快地融入东道国市场,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海外研发策略,重视并加强了同东道国本土机构的合作。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为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我国高校的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合作领域日益拓展、合作动机更加多元,由以往简单的、临时的项目研发、人员往来转向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与协同创新关系,已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国内高校科技合作发展的新趋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建立的联合研发机构数量已超过300家。

  跨国公司把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转移到中国开展

  中国逐步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首选地。随着研发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中国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布局的热点地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数量快速增长、研发投入稳步增加,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已超过1500家,雇用了超过15万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不仅没有缩减研发投入,反而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如摩托罗拉集团目前在华累计研发投资已达8亿美元,且每年以1亿美元的额度增长;霍尼韦尔计划投入1350余万美元用于扩建上海研发中心;EMC中国研发中心预计未来5年将增加投资5亿美元,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未来3年内将在上海投资1亿美元用于药物研发。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格局中的重要性的提高,跨国公司开始提升其在华研发机构的功能,并把一些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转移到中国来开展,不少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微软)在华研发机构已成为其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节点和“卓越中心”,从事着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开发和最基础的科学研究。

  上海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桥头堡和集聚地。作为全国最大中心城市,上海已成为外资研发进入我国的桥头堡和集聚地。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入驻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97家、投资性公司261家、研发中心35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在沪设立的研发机构已达120多家,占在沪各类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总量的比例高达40%。除大型跨国公司外,一些专业性研发公司在上海进行研发投资的增长势头也十分迅速,这类机构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常常在某些领域具有很强研发能力。

  “在中国为世界”的反向创新模式成为在沪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重要趋势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战略布局版图中,上海地位“超群”,吸引了全国外资机构总数的1/4和世界500强所设研发机构的1/3,大型跨国公司在华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绝大部分位于上海,而且随着一些跨国公司转变其在华研发战略,这一高度集中趋势越加明显。目前,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研发机构中,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级研发中心的有40多家,其中作为跨国公司在海外最大或唯一的研发中心有7家。一些跨国公司还把亚太研发中心从新加坡、日本迁到上海,近年来甚至出现将中国研发总部从北京迁往上海的案例。这些研发中心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体系内处于中枢或核心机构的地位,协调关联研发资源,服务于全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例如SAP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中国研究院,联合利华把以前的实验室升级为全球性研发中心,索尼在软件开发工程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技术中心,同时又设立了索尼中国设计工程集团。

  “在中国为世界”的反向创新模式成为在沪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重要趋势。所谓“反向创新”,就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开发产品,再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抓住新兴市场机会并开拓发达国家低价细分市场。随着沪上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功能跃迁,其在全球研发网络中“卓越中心”地位不断得到凸显,研发机构的业务活动也不断由以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专门性研发活动为主,变为更多从事提供母公司在全球市场应用的创新研发活动,其市场服务范围已从“服务中国”发展到“服务亚太”或“服务全球”。

  建议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研发网络

  在研发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上海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研发网络,大力发展研发产业,提高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

  一要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融入本土创新生态。在鼓励、引导和规范跨国公司在沪研发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溢出效应。外商研发投资政策的重心,要逐步从以往的“鼓励设立”转向“促进协同”,鼓励和引导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真正融入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和本土创新生态。建议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创造交流机会,引导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参与本土科研计划,例如,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参与“2011计划”,促进高校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协同创新。

  二要支持本土企业开展海外研发投资和技术并购。积极支持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集团,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合资、参股等方式,有效利用当地科技创新资源,增强专利技术储备,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对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海外研发的资助力度和范围,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机构通过人才引进、人员交流、合作研发、研发外包等方式提高国际化发展能力。

  三要大力发展研发产业。要把研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形成和优化有利于研发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实现研发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其作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可以把研发外包服务业作为研发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研发外包纳入技术创新工程实施范围;依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外包产业集群;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注重引进一批从事研发外包服务的创新型创业人才。

关键词:产品研发 创新 制造业 
热点排行
柯尼卡美能达黑白新品bizhub PRO 1200产品报告

革新化黑白数字印刷系统——拥有更全面的综…[详细]

上海紫光预推出数字喷墨印刷机PM520

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详细]

杭州东城图像公司推出热敏CTP和UV-CTP

近日,杭州东城图像技术有限公司重拳出击,…[详细]

大族冠华新推GH794四色商务印刷机亮相全印展

第四届中国(上海)全印展于11月14日隆重召开…[详细]

美企业推出新概念UV-LED喷墨丝网印刷机

据来自美国wxow网站的消息,丝网印刷机厂商…[详细]

柯尼卡美能达bizhub PRESS C7000/C6000产品报

2011年8月5日,柯尼卡美能达在北京展出了其…[详细]

更多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