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决策者一直对全球失衡感到担忧,这种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和中国、日本及石油出口国相应的贸易顺差。人们担心,一旦贸易失衡状况迅速纾解,外界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信心消散,后果将相当严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06年曾表示,美国贸易逆差的无序削减将导致“美元汇率更加迅速地下跌,金融市场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升温,以及对全球产出的显著冲击。”
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昨日明确表示,部分担忧正在转化为现实。他说:“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预计美元将会下跌。当前的局势更为紧张。这对经济增长是个问题。显然,我们面临经济增长风险愈益严重的局面。”
尽管外界没有普遍认为,当前危机的成因——美国国内对抵押贷款相关资产缺乏信心——会引起全球贸易失衡状况的纾解,但全球金融市场随后发生的事件,印证了决策者长期以来最深切的担忧。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的分析中就曾警告,金融市场遭到严重破坏,将造成比其悲观预期“更加严重的后果”。这种局面可能导致总体需求遭受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及“所有国家生活水准显著下降”。
时至今日,IMF所担忧的很多因素都已成为现实。
随着投资者日益认为美国不再是资金的避险天堂,美元汇率平稳下滑的步伐正在加快。外国人所持美国资产的大幅缩水意味着,未来的融资可能会减少,美元汇率可能陷入螺旋性下滑。
虽然美元汇率下跌及美国进口需求减缓,都有助于较预期更迅速地削减贸易逆差,不过目前鲜有证据表明,其他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做好了接力的准备。
金融市场动荡和资产价格持续下跌都无益于提升消费。以美元计价,大宗商品价格在不断飚升,即便以其他货币计算,其价格也在上涨。这加剧了通膨,进一步蚕食了家庭购买力,致使各国央行在制订货币政策时更加谨慎。
到目前为止,日益黯淡的经济图景中至少还有一个亮点。对美元资产信心的下滑仅局限在私有领域,而且尚未波及美国国债。于是,政府债券收益率继续下跌,为美联储制定低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留出了回旋空间。
但其他因素使得美元汇率的下跌比人们所担心的更令人担忧。市场原本预期,美元兑高顺差国家货币汇率的跌幅将最大,跌势最猛,这有助于消除失衡。
但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副行长约翰?吉弗爵士(Sir John Gieve)上周说,美元兑顺差最大国家的货币汇率跌幅较小。他表示:“因此可能存在这样一种风险,即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下降相对应的,不是高顺差国家的顺差减少,而是其他逆差国家逆差的进一步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失衡不会如预期的那样减弱。实际上,只有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以与美国相同的速度下降时,贸易失衡状况才可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