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必胜网独家约稿,严禁转载,转载必纠。)
现在的印刷品,大多数是四色油墨为基础印刷的,但是我们在印刷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印品,需要用到专色油墨。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
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色谱上的比例来调配;还有就是依靠颜色密度剂进行测量,以得到数值为基础进行调配;另一种就是比较常用的由机台的操作人员(有些比较大的印刷厂是专人调墨)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这最后一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式,下面的文章就对这种油墨的调配方式和经验进行一些讨论。
一、分析原稿或印件色彩
在没有动手调配油墨之前,首先应该详细的对原稿或付印样进行分析。
如果原样付有色样,在调配油墨时可参照单色样墨色进行,如果原稿没有单色印样,可以在印件上找一处能代表该色的地方做为参考,对于均为网点套色的印件,可以找一个适当的部分即有该色网点,但网点叠合程度少的地方,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但此时应当注意观察墨色和周围颜色的关系。如果让黄与红并列,就回发现黄就倾向于红紫。同样,对于相同成数的黄色墨来说,直接印在白纸上,就显得不淡,如果在四周印上蓝或是黑,就会显得浅而亮,这些偏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选墨工作,因此,在辨色时应将周围色遮盖掉,单一的观察,才不至于发生色偏的错觉。
在分析色相时,可以运用“颜色减色法”的原理来加以考虑,就是以三原色理论来分析原样在三原色中的含量,确定主色和副色的配合比例。一般说是以一种原色油墨为主色,其它为辅色。如:配置绿色墨,则用黄色与兰色混合。如其绿色是倾向于黄色的,在配置时则以黄色为主,兰色为辅,但在配置前要考虑一下应用哪一种黄墨和蓝墨更有利于色相的相符。如果用深蓝和深黄调配,绿色墨色相就会带有红味,而且色彩发暗不鲜艳。如采用淡黄和孔蓝或中蓝来调配,就能得到倾向于黄味的较为鲜嫩的绿墨色相。
从理论上讲,三原色按等比例相加会得到黑色,但印刷油墨三原色相加黑度往往不够,当配色时需要灰色调的时候,除了直接应用黑色墨外,有时候还要添加一些射光蓝。
对印件的分析也同样重要,而往往又使初学者感到困难,为了使色调正确性掌握的快一点,我们在调墨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
1.对色彩的基本变化要有一定的了解;
2.可备色谱作为参考,因为色谱的成分和油墨的成分基本相同;
3.要对油墨的颜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油墨的色偏有足够的认识。
二、调配方法
当完成对印件色彩的分析以后,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配方,确定主色墨和辅色墨的编号,并大致计算出主、辅墨的比例,随后即可按比例进行调配。
a)深色墨的调配
只用原色的墨调配,不加入任何冲淡剂的,统称为深色墨的调配。调配时预先称取所用的油墨,将主色墨放入墨盘中,然后逐步的加入辅色墨,调和均匀后,可用两块小纸片(一般用铜版纸比较理想),蘸取极少量的油墨制成小色样,观看其色相是否符合要求。如眼睛无法辨认时,可用放大镜使其与原样对比。一般所配置的色相可略微比原色深些,这样在印刷时油墨经过药水的作用及干燥后,其色就能够符合原样。
如在配置的过程中,依照设想的配方用量未能达到原样要求,还需添加其他辅助材料,此时应将所加入的材料用量作好详细记录,直至色相符合原样为止。
根据减色法理论,调配油墨时应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数,否则要降低油墨的亮度和影响色彩的鲜艳。
b)淡色油墨的调配
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淡色油墨。其调配方法决不可在原墨中加入冲淡剂来调配。因原色墨在冲淡剂中展色能力较强,而且各原色墨的着色能力不一,一般的规律是黑>红>蓝>黄,故容易造成色相不准和浪费墨量。一般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加入原色墨来调配,而且是多数先小量地适调,待色相符合要求后,再按比例扩大调配印刷所耗用的墨量。
原色墨在冲淡剂中的含量成分,一般用剩余量来结算。例用黑墨来调配淡灰色,预先色相分析是10:3,先称三两黑墨放在一边,逐渐地加入到一斤冲淡剂中,待色相达到要求后,再称一下剩下的油墨,假如是五钱重,则该灰墨中冲淡剂与黑墨的比例为100:25即4:1。
一般浅色墨的调配,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配合关系:
淡红: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橘红。
淡(湖)蓝:以白墨为主,略加孔雀蓝。如色相比较深,可略加中蓝或是品蓝。
玉(肉)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橘红,中黄。
米色:以白墨为主,略加橘红,中黄以及微量的黑色。
灰色:以黑墨为主,略加黑墨、品蓝。色相上深淡,可用蓝原色墨调整其偏色。
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浆、少量黑墨。
淡雪青:以白墨为主,略加淡红、品蓝。
象牙黄:以白墨为主,加中黄、孔雀蓝和橘红。
三、调配油墨时对色相的鉴别
如何鉴别对所调配的油墨其色相和原稿色相的差异,通常是采用颜色对比的方法:
a)搭墨法: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印刷纸上,取一块如豆状大小调配的油墨,用手指(或衬一层印刷纸)把这一小块油墨拓散,拓成一片基本上接近印刷的均匀墨层,然后把它和原稿的色样作对比,观察其与色样的色相差异。根据差异,加入偏色的油墨,直至符合原稿色样为止。拓样的墨层太厚或太薄都会对颜色对比造成错觉。拓样用的纸一定要是该印刷品的用纸。凡在叠色墨上的拓样就要拓在已印的第一道颜色上。拓样时油墨的颜色可比原样深些。这是由于没有经过印刷的压力,它的墨层总是比较虚浮。而在印刷时,机构对纸张的压力很大,墨层结实均匀,实际墨量总比拓样小。墨层薄,着色力就差。
b)刮样法:刮样操作也很简单,在竖直的长方形纸张上部,用大墨刀把两种需要对比的油墨(通常其中之一是符合原稿色样的试调墨)用各一小滴涂在纸面上,要稍为靠近一点,再用刮刀(墨刀即可)把油墨从上向下刮成薄层,并使两种油墨能在接触的地方形成平直状,便于做对比的界线。
油墨样刮好后凭目光观察,比较两者的差别。再根据色差纠正。
无论是搭墨法,还是刮样法对颜色做对比鉴别,均是凭目光观察,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各人辨色也不十分一致,往往误差比较大。有时候往往在机器开始印刷前,还是需要调整油墨的色相。当然这是微量的。
四、油墨调配数量的确定。
由于胶印品种繁多,图纹分布不一,产品要求各不相同,有些吸墨量多的产品,一令纸要消耗几斤油墨,而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克就行了,所以耗墨量出入很大,很难有准确的数字。一般也只能以经验积累来做估计。普通的对开广告宣传画,一斤黄墨可印1000~2000张左右。一斤红和蓝能印2000~3000张左右,一斤黑墨大约可印3000~5000张左右。上面数字仅供参考,调墨前要根据产品的各具体情况,酌情决定调配数量,决定不能生搬硬套。
决定油墨调配量的因素有:印刷的数量和纸张的开数,纸张吸墨性能的强弱、油墨的着色力等。印品油墨调配过多用不完,就会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了不够用,就需费时再度调配,一旦墨色比较复杂时,二次调配很难一致,这样对印刷品的质量就会有影响。在印刷前调配的油墨量要略多于实际应用量,并要做调配油墨的记录,以备日后查对,并总结经验。
五、油墨调配中须注意的问题。
a)调配油墨前,应将原稿或印样的基本色相分析准确,确定主辅色及配色比例。
b)调色时应以主色(淡色以白色)为主,逐渐加入辅助色油墨。初学者应先少量配置,然后按比例加大墨量。
c)配墨量应略大于印刷用墨量,避免二次配墨而造成的印品色相前后不一致。
d)金光红墨不宜被冲淡或配橘黄墨用,以防褪色。
e)使用快干亮光油墨调配套色用的浅色墨,如淡红、浅蓝等时,应使用相应的快干冲(撤)淡剂(如:05-93)或亮光浆(如05-90),保证印品的光泽和干燥性。
f)对于普通印品上使用的淡色墨,可用透明油或维力油冲淡。但用透明油冲淡的油墨,其印迹光泽度差,对于干燥性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补加燥油和随配随用,不可久置(久置会变稠)。
g)对要求较低的一般印品上所用的淡色墨,可用白油来冲淡,或者将白油和透明油拼用冲淡。
h)无论使用何种辅助剂,应首先熟悉其性能,切忌盲目加放;在用量上要以少为佳,过多会引起其他弊病。
品 种 | 主 要 成 分 | 用 途 | 用 量 |
流动性调整: 六号油 稀释剂 树脂调墨油 |
干性植物油 石油系馏份 树脂、干性植物油、矿物油 |
↑粘度,↓流动度 ↑粘度,↓流动度 不影响固着 ↑流动性,稍降粘性 |
1~5% 1~5%
3~10% |
粘性调整: 撤粘剂 |
硬脂酸铝,干性油石油溶剂 |
降低粘性,保持粘性 |
3~5% |
浓度调整: 撤淡剂 |
树脂、干性油、矿物油、铝化合物、腊类 Al(OH) 3 |
对树脂油墨浓度调整 |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